全球首個!德國通過 L4 自動駕駛法案,2022 年允許自駕車開上公共道路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31 日 15:45 | 分類 科技政策 , 自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全球首個!德國通過 L4 自動駕駛法案,2022 年允許自駕車開上公共道路


L4 級自駕車在公共道路行駛,這場景不再遙遠。5 月 28 日,德國聯邦委員會的全體會議通過立法,允許 L4 級完全自駕車於 2022 年開上德國公共道路。

法案自2017年就根據德國自動駕駛發展進程多番修訂,並在今年2月10日增添L4級自駕車在公共道路行駛的法律條文。此次德國聯邦委員會通過法案,意味法案將正式生效。同時意味自動駕駛應用,德國邁出極具建設性的一大步。

新法案詳情

德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個將自駕車從研究實驗室送到大街的國家。

德國運輸部長Andreas Scheuer表示。動作迅速同時,德國對自駕車的管理也頗嚴格,法案提出一系列要求。

首先,自駕車必須在德國公共道路指定區域行駛,並始終保持隨時可遠程接管狀態。其次,如果自動駕駛公司商業化經營,必須購買責任保險。一旦自駕車故障,技術人員可遠距控制關閉。最後,法律還對自駕車結構、條件和設備重新規範,並調整自駕車測試許可證要求。

具體來說,L4自駕車可在指定區域用於:

  • 接駁車交通
  • 市區公共客運
  • 非高峰時段載客
  • 配送中心物流運輸
  • 第一或最後一里載人/運輸服務

當然部分人士也有擔憂。德國自由民主黨認為「數據驅動的商業模式越來越成為決定性的主導力量」。在此背景下,德國國會議員呼籲聯邦政府制定出遊數據法,定義車輛產生的非個人數據,以及公民對數據的使用權等。

總理梅克爾表示:「這是世界第一個正常運行狀態下自動駕駛的法律框架。」

自動駕駛先行者

自動駕駛的歷程,德國一直扮演先行者。這點於德國資金支持、道路測試、法規制定三方面充分體現。資金支持方面,德國政府2016年撥款1億歐元發展自動駕駛技術專案。6,920萬歐元在計畫宣布半年後就撥款到位。

除了政府巨額投資,德國汽車業也頗豪爽。2019年,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負責人表示,德國汽車業將在未來三年於自動駕駛領域投資180億歐元。鮮少有國家及汽車產業對自動駕駛投資力度如德國。

道路測試方面,德國企業如博世、賓士等公司2013年就開始在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及鄉間道路等多種環境實地測試自駕車。同期認為技術領先的Waymo,在道路情況較簡單、車流量較少的鳳凰城及周邊地區進行路測。

(Source:Waymo

2019年,德國在柏林市中心開啟世界首條自動駕駛市中心實測。該路段為雙向三車道,伴有兩個環形交叉路口和15個交通信號燈。3.6公里市中心道路行人、騎行者密集,日通行車輛可達6萬輛。德國還聯合法國在雙方跨境公路劃分一處自動駕駛測試區域,全長70公里,連接德國西部與法國東部。

時任德國交通部長的Alexander Dobrindt表示意義在車廠可藉此測試自駕車能否根據環境或限速標準改變自行調整,以適應當地的交通監管需求。

法規方面,德國追求「快而全」。早在2017年6月,德國聯邦議院就頒布首部涉及自動駕駛的道路交通法規,規定自駕車路測條件,並區分不同責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規定出現生命、身體損害及財產損失時,接管者和汽車所有者需承擔責任保險限額,並劃分事故發生時的雙方責任。判斷依據是透過強制安裝在自駕車的「黑盒子」。

法案也對自駕車的數據隱私有規定:當未出現意外事故時,數據保存時間不得超過6個月;反之,數據保存時間不得超過三年。一般而言,科技發展與道德發展矛盾難以協調,德國似乎找到平衡點。

2017年,德國自動駕駛道德委員會還頒布自動駕駛指導原則,為企業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時提供參考。主要原則為:

  • 人類優先動物和財產。
  • 每個人享有平等生存權利。
  • 防止惡意駭客入侵。
  • 是人還是機器控制車輛必須明確記錄,以便釐定責任。
  • 駕駛必須控制數據處理。

可見,德國不僅追求高速發展,同時提供多項措施完善。

背後野心

全力推動L4級自駕車上公共道路,德國爭奪自動駕駛世界第一的野心昭然若揭。背後是傳統汽車強國的自尊。德國不僅匯集福斯、戴姆勒、BMW等知名車廠,還有采埃孚、博世等近千家汽車零組件廠商。

高度發達的汽車產業是德國經濟長期重要來源。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德國汽車業產值占德國國民經濟總產值2005年3.4%,2015年提升至4.5%。隨著數位化浪潮到來,以及新能源汽車衝擊燃油汽車地位,德國汽車產業引以為豪的內燃機優勢正在消失,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自動駕駛興盛。

倘若德國不加快轉型步伐,或在智慧汽車時代失去最重要的產業支柱。德國自動駕駛方面各項措施,或是不甘落後的體現,政府在法律、資金、示範區等支持齊頭並進,市場企業層面的扶危持顛皆如此。

德國車廠近年合縱連橫,試圖在各細分領域搶占高地,已逐漸繪出一張自動駕駛產業藍圖。2019年BMW集團與英特爾、Mobileye、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麥格納等廠商合作,在慕尼黑等全球各地測試70輛自駕車。福斯近期宣布與Argo合作,在德國開展基於ID Buzz車型(見下圖)的自動駕駛測試,2025年前在德國推出無人物流和交通運輸服務。福斯還計劃納入2017年營運的共享車隊。

(Source:福斯

相對乘用車市場,戴姆勒更專注自駕卡車研發。2020年,戴姆勒收購Luminar部分股權,並與Waymo、Torc Robotics合作,將後者技術用於自駕卡車研發。透過各種方式彌補技術短處、提升自動駕駛技術,德國企業自動駕駛技術在歐洲處於領先地位。根據2018年歐洲專利局數據顯示,德國自動駕駛專利占14%,為歐洲自動駕駛專利數量之首。

總結

德國政府曾提出,致力保持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先地位。世界領先口號下,是德國敏捷的政策支持、技術推動、產業上下齊心協力。德國付出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資金投入、法律支持。無論實現與否,德國各項措施都值得其他國家借鑒。

其他國家跟進下,是否上演後來居上大戲不得而知。但德國已加足馬力,駛向自動駕駛商業化的大海。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