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26 日原本寂靜的太陽經歷長達 5 小時的暴風雨嘉年華。美國太空總署太陽動力學天文台(SDO)記錄太陽邊緣一系列噴發,仍不清楚相對地球的爆發角度是從哪裡發出,但可能是一個太陽黑子,或太陽表面一個黑暗的高密度磁性活動。
SpaceWeather.com報告說,簡短的影像紀錄就發生6次爆發,爆發地點藏在太陽邊緣的後面,幾乎可肯定是不穩定的太陽黑子。隨著太陽自轉,大約接下來24~48小時內會旋轉進入地球視野,屆時科學家就可好好了解。
太陽是巨大的氣體球,因此自轉速度會因緯度而異,赤道需要24個地球日,兩極地區則需要30多天。從2019年12月開始新一輪11年太陽活動週期,新週期開始通常太陽黑子數量較少,噴發也較少,這些特徵隨著達到峰值增加,此次週期預計高峰將出現在2025年中期。
尚不清楚即將到來的太陽活動週期究竟有多強,儘管科學家普遍認為,與典型約140~220個太陽黑子相比,目前峰值為95~130個,目前太陽活動週期(第25太陽週期)平均太陽黑子數量將弱於平均。
NASA的SDO是一系列凝視太陽的望遠鏡,試圖改善太陽天氣預測,瞄準地球的強烈耀斑,如果伴隨稱為日冕物質拋射的帶電粒子流,可能會引發如衛星短路或電力線損壞等問題。

▲ 10月26日太陽左側的活躍區域。(Source:NASA/SDO、AIA、EVE、HMI科學團隊)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Paul Stewart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