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 125 年後,圓形方向盤要變成方形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07 日 8:30 | 分類 汽車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誕生 125 年後,圓形方向盤要變成方形了?


豐田近日公布 bZ 純電動專屬系列的首款車型 bZ4X 詳細資訊,定位中型純電 SUV,車身尺寸與 RAV4 相仿。新車外觀與 8 個月前上海車展概念車無異,雖然值得肯定,但也合情合理。

真正讓人驚訝的地方在於方向盤:異形方向盤,這讓人想起方程式賽車。對賽車比賽感興趣的朋友,應該都有注意到,許多方程式賽車都是異形方向盤,而非常見的圓形。

為什麼?

▲ 索博 F1 車隊 Sauber C35 的方向盤。(Source:GPToday)

兩個原因:一是視野,二是空間。

以 F1 賽車為例,車手會以半躺姿勢牢牢固定在駕駛艙裡,只有半個頭露出艙外,視野極度受限。若這時還塞給他們圓形方向盤,會大大增加車手取得資訊的難度。

▲ 車手眼睛沒比方向盤高多少。(Source:法拉利車隊)

「寸土寸金」的駕駛艙裡,異形方向盤可節省腿部空間,如果方向盤還是圓形,下端會擠到車手大腿。

而比賽方向盤和家用方向盤,差別在哪?答案是轉向比。

什麼是轉向比?F1 賽車轉向比一般為 8:1 到 10:1,車手轉動方向盤 8°~10°,前輪會轉動 1°。個別賽道的 F1 賽車最大轉向比甚至會調到 6:1,方向盤轉動 6°,前輪轉動 1°),有助車手控制賽車,不必大幅轉方向盤。

家用車則不同。城市道路比賽道複雜,考慮到安全性和駕駛友善度,家用車方向盤不能太敏感,因此家用車轉向比通常在 12:1 到 20:1,同樣彎道,家用車需轉更多方向盤。

畢竟要讓司機大哥像賽車手一直神經緊繃,精準操控方向盤不太現實。

▲ 考路考的你。

如何讓異形方向盤走進「尋常百姓車」?

想讓大家都能用異形方向盤,直接拔掉圓形方向盤行不通,轉向比不解決,貿然改變大眾的駕駛習慣反而可能有危險。豐田顯然意識到這問題,解決辦法是:線控轉向。

現代汽車轉向系統有個零件,連接方向盤與轉向機構,有傳遞扭矩的作用,靠機械連接的轉向系統稱為機械轉向系統。

▲ 汽車轉向系統。(Source:馬自達)

bZ4X 方向盤下方沒有這根轉向柱,訊息傳遞和控制完全靠電訊號,就是線控轉向系統。豐田 bZ4X 的 One Motion Grip 技術做到線控轉向系統與異形方向盤結合,方向盤與轉向機構沒有物理連接,轉向比問題就很好解決了,線控轉向可靈活控制任意轉向比。

▲ 線控轉向系統。(Source:IndianAuto)

當車速較低或轉向角度較大時提供小轉向比,駕駛不需轉好幾圈方向盤就能掉頭;車速較高或轉向角度較小時,提供更大轉向比,確保行車穩定安全。

這時候就有人要講話了:這不就是可變轉向比嗎?很多家都有啊!

對,但不全對。

機械轉向系統要可變轉向比,需調整齒輪齒條機構,改變齒距以改變轉向比。但畢竟是基於機械結構的系統,齒比變化範圍有限,且不能靈活變化。

(Source:快懂百科)

為了方便日常駕駛,豐田將方向盤轉動角度設為 ±150°,半圈都不到,減輕駕駛轉頭、入庫及彎道行駛時的負擔。相比之下,線控轉向「過濾不必要振動」、「聯動駕駛模式改變轉向手感」這些功能簡直就是白送的。

這種方向盤有何優勢?

豐田為什麼要如此大費周章,將 One Motion Grip 技術帶入日用車?難道只為了轉頭更方便?

▲ 威廉斯車隊 Williams FW43。(Source:Motorsport Technology)

還記得方程式賽車為什麼要用異形方向盤嗎?一是視野,二是空間。

為了方便車手高速行駛時還能看到儀表板資訊,F1 賽車儀表板都做得很高,減少從前方路面到儀表板的視線移動,保持車手最佳視線。豐田 One Motion Grip 技術也是同樣道理。豐田 bZ4X 首次採用頂置儀表板設計,讓駕駛輕鬆看到儀表板,確保行車安全。

這時又有人要說了:這不就是高儀表板嗎?很多家都有啊!

對,但不全對。高位儀表板需配合異形方向盤「食用」。

如今市面高儀表板都有個缺點:若座椅或方向盤位置不對,儀表板很容易被方向盤上端擋住;另一方面,廠商又不能把儀表板設計得太高,否則又會遮住駕駛視線,如此一來,儀表板顯示面積大受限制,變成「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

bZ4X 異形方向盤不會有這煩惱,豐田可把頂置儀表板做得更大,容納更多資訊。這很不錯,對吧?但 One Motion Grip 先進並不在超乎尋常的可變轉向比,也不在視野優勢,而體現在豐田探索「空間」的嘗試。空間並不是「切掉」方向盤下端擠出來的一點腿部空間,而是未來「第三空間」。

還記得《機械公敵》的伸縮摺疊方向盤嗎?只有手動駕駛模式下,方向盤才會伸出,這類設計不僅影視作品常有,還出現在各大廠商概念車。當自動駕駛真正來到,車成為「第三空間」後,人們需要車內空間最大化,那時方向盤還有容身之處嗎?

豐田 One Motion Grip 為這一切打下基礎:假如未來車保留轉向柱,方向盤要如何摺疊?有了線控轉向系統,廠商不用考慮機械布局,轉向力矩完全來自演算法控制的下轉向器,既可依賴方向盤輸入指令,也可據自動駕駛系統要求自動轉向。

所以說豐田這步,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結果,唯一要習慣的是,一向穩重的豐田竟成為時代先鋒?

豐田 OS:「我藏不住了。」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豐田汽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