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研究指出,比特幣雖然是去中心化治理,但卻面臨高度中心化的風險,不僅大量比特幣集中在少數人手上,礦工資源也高度集中,讓比特幣區塊鏈的「51% 風險」提高。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團隊研究比特幣產業發現,加密貨幣之王雖然是以抗衡中心化法幣與機構而誕生,但卻面臨三大中心化危機,礦工、交易所與個人投資者都呈現極端中心化。
儘管比特幣可以完全自由的進行點對點交易,但在一般投資者大量投入市場之後,加密貨幣交易所就成為高度中心化的節點。研究顯示在比特幣網路中,高達 75% 的交易都與交易所有關,其餘 25% 則主要是非法交易與礦工獎勵。
交易所內部也高度中心化,由於平台提供方便、透明、記錄清楚的交易功能,讓使用者更加依賴交易所。也為了防止與犯罪有關的比特幣黑錢混入交易所,因此大部分交易所都擁有 KYC(Know Your Customer)身份認證機制。
▲ 比特幣交易所中心化指數排行,幣安壓倒性領先。(Source:LSE)
比特幣的驗證和區塊生成要角——礦工,也在集體化經營之後高度中心化,由於挖礦難度不斷增加,礦工們會聯合在一起爭取區塊獎勵,這種大型聯合就稱為「礦池」。研究顯示,以算力來排序,前 50% 的礦工與礦池所貢獻的算力,幾乎等於比特幣全網算力。
更驚人的是,算力金字塔頂端的礦工,前 10% 就控制了 90% 算力,而 0.1% 的頂級礦工,控制了接近 50% 算力。
這種算力高度集中的現象帶來一個潛在問題,當比特幣價格劇烈變動時,小型礦工與休閒玩家可能會離場,但原先就已經很龐大的算力巨頭占比將因此更高,甚至有機會成功發起所謂「51% 攻擊」,也就是單一礦工就能達成區塊鏈共識的危機。這樣的情況在 2016 和 2020 年比特幣挖礦獎勵減半時都出現過,而下次挖礦獎勵減半時,這個風險就更高了。
▲ Top 0.1% 的礦工,獲得了接近 50% 的比特幣挖礦獎勵。(Source:LSE)
最後一個中心化危機呈現在「超級大戶」身上,雖然許多人都好奇究竟誰擁有最多比特幣,但 LSE 的這份研究統計顯示的是更廣泛的現象,到 2020 年底為止,共有超過 2,258 個比特幣位址擁有超過 1 千顆比特幣,他們控制的比特幣總量多達 790 萬顆,幾乎是比特幣流通量的一半。
透過演算法過濾掉機構和交易所之後,研究顯示,全世界最富有的 1,000 位比特幣富翁,控制了大約 3 百萬顆比特幣,而前一萬名私人擁有者,控制了 5 百萬顆比特幣,相當於市場流通量的三分之一。
目前全球約有 1 億人持有比特幣,換算下來等於是萬分之一的尖端用戶握有超過 3 分之一資產,比起 1% 美國富豪掌控了三分之一美元流通量更為極端。
雖然比特幣的去中心化概念獲得廣泛認可,但市場上的現實很明確,巨型交易所、超大算力礦工與重量級的個人投資者,是這個市場主要的玩家,每次巨鯨翻身,散戶就如同那無數水滴被甩飛,其餘沒飛出去的都練就了強大的心臟,足以笑看帳面損益而不動如山。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