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水面型太陽能,辰亞能源 67 MW 彰濱崙尾東 3 號電廠明年動工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22 日 17:32 | 分類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Telegram share ! follow us in feedly
深耕水面型太陽能,辰亞能源 67 MW 彰濱崙尾東 3 號電廠明年動工


繼 2020 年 11 月完成彰濱工業區崙尾東 1&2 電廠 181MW 世界最大海上太陽能電廠後,辰亞能源持續深耕台灣水面型光電市場,2022 年第一季也將展開彰濱崙尾東 3 號電廠,容量共 67MW。

辰亞能源為日本丸紅株式會社 100% 持股子公司,2017 年於高雄阿公店水庫建置 10MW 水面太陽能,2018 年啟動彰濱崙尾東水上電站,崙尾東一號及二號站總容量高達 181MW 已於 2020 年 11 月 23 日全數併網,首年預計貢獻超過 2.5 億度再生能源電力,並在 2021 年 8 月商轉。

除了水面電廠外,辰亞也有在台南學甲建置共 48MW 地面型案場,今年辰亞能源也完成台南學甲地層下陷區垃圾掩埋場太陽能電廠,總容量為 6.5MW,截至目前為止,總裝置量已達 258MW,未來辰亞能源也會朝漁電共生前進,初步規劃明年太陽能總裝置量將達 150MW~200MW。

電業法修法後,台灣也正朝電力自由化邁進,目前辰亞能源主要仍以台電簽署 20 年的購售電合約(PPA)為主,未來綠電需求高,也不斷評估購電合約轉供綠電(CPPA)。

辰亞能源總經理游祥益表示,今年台灣太陽能案場建置可以說是「半停滯」狀態,直到今年年底經濟部能源局提高躉購費率,前底掛表有加成 0.2245 元優惠,才讓太陽能建案活絡。今年辰亞太陽能建置也受影響,太陽能裝置量僅 50MW。

除了疫情影響外,太陽能相關材料價格難以掌握,太陽能模組漲 50%,由於電動車、電池需求高也翻一倍,再加上人工費用、水泥等,成本短期內不會緩解。

辰亞能源也對明年躉購費率提供建言,游祥益表示,太陽能開發建置期長,若是今年開始談,掛表也是明、後年事情,難以預測到大後年的價格,若要建置漁電共生案場,從溝通到環社檢核申請,需要兩年的時間,使得開發商難預測之後的躉購費率與模型。

游祥益指出,盼政府採用機動性調整方式,以免出現今年四月太陽能模組漲價,但今年躉購費率卻是以去年來計算,盼政府採用 3 年以上躉購費率來維持穩定投資環境。

(首圖來源:辰亞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