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草案日前公告,除新增海洋能源、農業廢棄物類別,也提高小水電、地熱、生質能發電躉購費率,不過產業界指出,對於啟蒙時期再生能源,還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
在 2022 年水力發電、地熱發電躉購費率方面,小水力發電維持 2 個躉購容量級距,容量低於 2MW 部分,躉購費率調升到每度 3.8943 元,2 MW 以上躉購費率則維持 2.8599 元;地熱不僅調升,還出現 2 個躉購容量級距,不及 2MW 容量者,躉購費率提高到 5.7736元,2MW 以上部分,維持每度 5.1956元。
經濟部指出,為提升原民區域設置地熱及小水力,新增原民利益共享機制。
不過今日在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聽證會,業界指出,小水電躉購費率應區分類別,建議容量分級從 2 增加到 4 級,社團法人台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常務理事陳曼麗認為,小水電發展條件廣,有水流有落差即可,因此無論是在農田水利、污水處理、自來水都可以發展,尤其台灣水圳總長 4,000 公里,應善加利用。
建議設定開發目標,於未開發目標前的萌芽期以政策性 FIT 帶動開發意願,也盼能鑑界日本經驗,分為適用自來水路、污水管理等既有設備的管路式水電,以及適用農田、河川的川流式水電;之後再進行詳細的容量分級。並指出審定會採用案例都是台電案場,無法反映實際成本。
韋峰能源專案經理管建明認為,小水力主要考量為水量跟地形,台灣雨量是日本的 1.6倍,日本在過去十年內新增逾 700 件小水電。也指出,小水電發展多位於原住民保留區,扮演關鍵角色,但山區土木工程、維運成本較高,也希望山區有加乘機制,建置參考太陽能加乘至 15%,並提高原住民加乘,並補助原住民參與維運薪資。
同樣地,地熱電廠也有相似挑戰,包括難以融資以及位置多處於山區、原住民族地區,建議加成比例為 15~20%,地熱發電的前期鑽井成本與風險高,盼費率予以調整。
針對調降的離岸風電費率,達德能源則指出,離岸風電因肺炎疫情、通膨影響,目前成本並不會因為學習曲線而下降,不符合實際狀況。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今年躉購費率做出許多改變,尤其是在新的再生能源類型,提供出新費率,針對小規模地熱也提出較高費率,如今也獲得更多小水力建議,將再評估能源政策,另外也會再考量新類型開發成本高、成本不會因為學習曲線而降下來等。但也強調,原住民回饋部分主要是朝盈利共享機制,回饋金部分還是要回到開發成本。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