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機鏡頭就能量血壓,這 App 真這麼神?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1 月 18 日 8:15 | 分類 app , 醫療科技 , 鏡頭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用手機鏡頭就能量血壓,這 App 真這麼神?


技術發展讓人們對身體掌握度更即時精確,如許多人選擇智慧手錶或手環,能監測心率、血氧甚至心電圖。

不過智慧手錶的身體數據監測還很有限,許多數據仍要專業儀器才能取得,如血壓。雖然不少有慢性病的人幾乎每天都量血壓,但仍需血壓計才有精確數字。

日前健康平台公司 binah.ai 在健康工具增加血壓監測,並宣布推出新技術,可用鏡頭拍攝用戶臉部算出血壓。binah.ai 表示,用鏡頭量血壓為「光體積描記法」(PPG)技術,原理是臉部反射光線透過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演算法算出血流變化。

目前常使用的血壓計大致有幾種:水銀柱式血壓計、電子血壓計和氣壓錶式血壓計。原理都類似,都是由臂帶加壓測量部位阻斷血流,然後放鬆臂帶使血液再次流動,以血流聲音及振動變化測出血壓。

早年較常見的是柯氏音法的水銀柱式血壓計,用橡皮管綁住上臂,臂套一端以橡皮管連接壓力計,另一端連接橡皮氣球,再將聽診器塞入臂套,測量時反覆壓橡皮氣球,將空氣打進皮套,壓扁上臂動脈讓血液暫時停止流動,然後再慢慢降壓。

降壓過程監聽動脈血管的聲音,當臂套壓力降到比心臟收縮壓稍低,血液就會開始流動,發出聲音,此時壓力就是收縮壓(又稱高壓),然後繼續將臂套空氣緩緩放出並監聽血液流動聲,當開始聽不到表示血流完全不受阻,這時壓力就是舒張壓(又稱低壓)。

從測量原理就能看出,使用水銀柱式血壓計,需要消費者主觀判斷,數字自然有誤差,加上設備體積較大,以及使用有毒性的汞,故逐漸被電子血壓計取代。

許多家用電子血壓計體積小巧,且是較準確的示波法,透過建立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壓與臂套壓力震盪波的關係判別血壓。由於脈壓震盪波與血壓有較穩定的相關性,因此實際在家自測血壓時,利用示波原理測量的血壓結果比聽診法準確。

回到 binah.ai 的 PGG 技術,其實已應用到一些智慧穿戴設備監測心率和血氧,且 binah.ai 表示會以低精確度設備標準(即血壓設備的國際標準在家可使用)評估。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的醫學助理教授 Jordana Cohen 表示:「從理論來說可行,但目前沒有足夠數據表明臨床可靠度。」

雖然數據不充分,但希望日後能達到預期值,如果真能用鏡頭就能量血壓,不需特地買其他設備,既能降低成本,還能讓一般人更掌握身體狀況,一舉多得。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bina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