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中俄兩國極音速飛彈開發和部署突飛猛進,美國除了極力追上武器開發進度,也同時研究多種反制方式,華盛頓智庫在最新的研究報告,建議可利用霧霾或是高能量微波為反制手段。
比起傳統彈道飛彈的拋物線飛行軌跡,極音速武器不論滑翔彈體(Hypersonic Glide Vehicle,HGV)或衝壓引擎(Scramjet)類型,飛行軌道都比彈道飛彈更低,且 HGV 還能飛行中瞬間轉向,讓現有反彈道飛彈預警雷達和攔截飛彈都難以應付。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兩位研究員 Tom Karako 和 Masao Dahlgren 新報告「複合式防空:反制極音速飛彈威脅」(Complex Air Defence: Countering Hypersonic Missile Threat),認為除了飛彈防禦局(MDA)規劃的新型太空和地面預警系統及開發中「滑翔階段攔截器」(GPI),應要增加更多對極音速武器專有特性的反制手段。
報告最特別的發想就是利用攔截飛彈,將 10 微米到 1 公釐的懸浮粒子或高能量微波,大範圍炸開散佈敵方極音速飛彈的路徑,作者稱為「廣域擊殺機制」,讓敵方飛彈外殼嚴重損毀,或使電子系統失效。
▲ CSIS 學者建議使用霧霾彈頭阻擋極音速飛彈。(Source:CSIS)
作者引用桑迪亞國家實驗室和美軍太空系統司令部的研究,指出這些單位測試極音速武器時,發現 10 馬赫速度飛行下,由於速度過快,大氣無論雨滴、霧霾或沙塵等,對彈體外殼造成的損壞都相當可觀,因此如果能製造出體積和動能更大的霧霾,理論上可藉敵方飛彈本身速度摧毀彈體,作者稱這概念為「21 世紀防空高射砲」。
比起開發中的太空和地面極音速預警系統和 GPI,可能都需要花上好幾年時間才能開始測試,使用霧霾或高能微波彈頭技術較容易,目前美軍只有標準六型飛彈有能力攔截下,可短時間提供新防線。
雖然這項建議僅屬發想狀態,還需要更多實驗才能證明效用,但至少概念替反制措施提供更多思考方向,畢竟極音速飛彈是冷戰結束後對戰略平衡影響最大的武器之一,美軍需要探索所有可能性。
Reentry vehicle nosetip after flying through rain at Mach 10, Sandia photo. One of the many engineering challenges to consider when designing hypersonic weapons. pic.twitter.com/yjh2zSYGLv
— Masao Dahlgren (@masao_dahlgren) February 1, 2022
- ‘Particulate Warheads’ Full Of Dust Could Help Defeat Hypersonic Weapons
- Complex Air Defense: Countering the Hypersonic Missile Threat
(首圖來源:Lockheed 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