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的戰略核心,為何俄羅斯要出兵烏克蘭?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2 月 22 日 18:19 | 分類 國際觀察 , 軍事科技 follow us in feedly
普丁的戰略核心,為何俄羅斯要出兵烏克蘭?


昨日晚間俄羅斯總統普丁,於全國電視前發表一個多小時演說,除了正式承認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為獨立國家之外,也下令俄軍進入兩地進行維和任務,華府智庫及媒體皆提供分析,解釋為何烏克蘭對俄羅斯如此重要。

從去年底俄羅斯在邊境集結大軍以來,總統普丁多次否認將入侵烏克蘭,也沒有意願占領該國領土,俄羅斯官方及媒體的描述中,大多將烏克蘭形容為新納粹主義盛行的國家,欺壓該國東部占大多數的俄裔人口,近期並準備進行種族清洗。

因此俄羅斯將事件定位為烏克蘭國內衝突,而俄軍對於尋求反抗基輔戰爭壓迫的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人民,有保護的義務,以人道干涉角度反駁西方侵略指控。

對於烏克蘭來說,從 2014 年克里米亞危機以來,數以千計裝備俄軍武器制服,但沒有任何識別臂章的「小綠人」,多年來不斷在烏東地區行動,加上俄羅斯對烏東分離團體的支援,都是對烏克蘭領土的侵略。

而烏克蘭有追求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自由,因此俄羅斯以武力威脅基輔不得加入歐盟及北約,不但違反國際法,也是對烏克蘭民主的迫害。

烏克蘭對俄羅斯的重要性

為何烏克蘭對於俄羅斯如此重要,以至多年來不斷支援烏東分離勢力,歐美智庫與媒體指出,北約東擴使許多前華沙公約國家紛紛成為會員國,讓俄羅斯戰略緩衝區逐年縮小。

俄羅斯西部三條出海路線巴倫支海(Barents Sea)、波羅的海和黑海,從帝國時代就一直是該國確保經濟發展的戰略核心。

巴倫支海從冷戰至今,皆被挪威、英國和駐格陵蘭美軍監控,而在 2004 年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加入北約後,歐美勢力在波羅的海直逼聖彼得堡。

但巴倫支海面積廣大,俄軍北海艦隊尚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芬蘭只要保持中立國地位,也還能確保波羅的海艦隊不會被封死,唯有黑海出口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海峽,皆位於北約成員土耳其境內。

因此 2014 年俄羅斯透過混合戰(Hybrid Warfare)取得克里米亞,即是確保俄軍在黑海活動安全的重要行動,但除了克里米亞外,烏克蘭南方海岸線的重要港口,如奧德薩(Odessa)、赫爾松(Kherson)、別爾江斯克(Berdiansk)和馬里烏波爾(Mariupol),也都是控制亞速海和黑海的要衝。

因此若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未來將要面對北約海軍進駐烏克蘭東南港口,控制亞速海(Sea of Azov)的可能性,不但克里米亞會遭到孤立,黑海艦隊自由活動範圍也會僅剩塔甘羅格灣(Taganrog Gulf)。

▲ 俄羅斯西部三大出海路線已有兩條受北約進逼,因此普丁勢必要保住亞速海和黑海行動自由。(Souce:Google Map

俄羅斯的戰略選項

根據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中心(CSIS)先前分析,俄羅斯共有 6 種戰略選項:

  1. 增加俄烏邊境駐軍,強化談判籌碼,並擴大支援頓巴斯地區分離勢力,而俄軍去年底已開始實施。
  2. 以維和名義派軍進入盧甘斯克與頓涅茲克人民共和國,並以此迫使基輔上談判桌,俄軍在昨日已正式實施這項行動。
  3. 占領烏克蘭境內自聶伯河(Dnieper River)以東的領土,並採取 2014 年克里米亞模式,將這些領土併入俄羅斯聯邦。
  4. 跨越聶伯河占領更多烏克蘭領土,並往南取得所有烏克蘭南部海岸區,確保克里米亞和黑海的行動自由。
  5. 俄軍止於聶伯河以東,但額外占領烏克蘭南方海岸港口。
  6. 徹底占領烏克蘭全境,並與白羅斯共同成立一個新的泛斯拉夫國家聯盟。

不過 CSIS 也認為,只有前兩項選擇能夠讓北約難以插手,其他選項則會招致歐美強烈抵制,除了經濟制裁外,也增加北約進行軍事干預的意願。

俄羅斯可能進攻路線

CSIS 也指出,俄軍共有三種可能進攻路線:

  1. 北方路線:俄軍從北方也有三種選擇,首先是從俄羅斯諾維尤科維奇(Novye Yurkorvich)進入烏克蘭切尼科夫(Chernihiv),再往基輔前進。第二是從特里波什里(Troebortnoe)進入烏克蘭柯諾托普(Konotop)和涅任(Nizhyn),再前往基輔。最後是透過白羅斯繞過烏克蘭主要防線,從西北方進軍基輔。
  2. 中央路線:此路線將以俄羅斯邊境城市別爾哥羅德(Belgorod),或頓巴斯地區出發,以上述戰略目標 3~5 點為依據行動。
  3. 南方路線:從克里米亞出發,以戰略目標第 4 和第 5 點為核心進行,但烏克蘭南部缺乏東西向鐵路,後勤補給最為困難,因此戰略上這條路線困難度最高。

▲ 俄軍北中南三種可能進攻路線。(Source:CSIS

俄羅斯談判目標

從去年底開始的俄烏危機,起始於烏克蘭現任澤倫斯基政府,對於加入北約態度比起過往政府更積極,並要求北約給出明確的加盟時間表,因此對普丁來說,情勢比起 2014 年烏克蘭親俄政府被推翻更加嚴峻,因此俄羅斯在與歐美談判中,提出的要求是北約全面撤出前華沙公約國家。

但是這項要求牽涉到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巴爾幹及波羅的海等許多加入北約多年的國家,因此西方普遍認為這只是普丁談判的起手式。

雖然目前尚無法得知普丁在此次危機中的最終目標為何,但迫使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以及在軍事和政治上維持進出黑海的行動自由,應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

美國與歐盟的可能回應

由於烏克蘭並非北約成員國,因此美國總統拜登已經表明若戰事發生,美國將不會出兵參戰,但仍會實施各種制裁手段,包括停止俄羅斯金融機構的國際銀行代碼(Swift Code),凍結俄羅斯企業和富豪資產等。

此外,美國媒體與智庫也呼籲美國政府應實施如二戰時期的租借法案,無償提供軍火給烏克蘭軍抵抗俄羅斯,以及各種經濟和人道支援,並透過外交施壓白羅斯,不讓俄軍借道進軍基輔等。

結論

雖然俄羅斯在此次危機中,姿態相當強硬,但事實上除了上述前兩項戰略目標外,以俄軍現有實力,要占領更多烏克蘭領土,勢必要面臨比當年車臣戰爭,和近年敘利亞戰爭規模更大的城鎮戰。

例如俄軍目前的集結重點別爾哥羅德(Belgorod),面對的是烏克蘭第二大城,也是東部邊境的交通要衝哈爾科夫(Kharkiv),其人口就比車臣首府格羅茲尼(Grozny)多了 6 倍以上,俄軍若要攻下,必須付出更多死傷,但若繞過哈爾科夫,俄軍後勤運輸將面臨極大困難。

因此外界普遍認為普丁若真的要進攻,以北方路線最有可能,但目前仍有待衝突各方進行最後的外交折衝,和平仍然有一線希望。

(首圖來源: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