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與烏克蘭雖然占全球經濟比重微不足道,但這場戰爭剛好發生在疫情後復甦、石油需求增加、拚能源轉型對天然氣依賴加深,加上疫情後經濟失調尚未完全恢復,經濟學家認為戰事衝擊將更甚以往。國幣貨幣基金 (IMF) 警告,這場危機發生在物價壓力很高的時候,正對通膨和經濟活動造成不利衝擊,對全球經濟產生嚴重影響。
本週將公布的美國 CPI 預計從 2 月 7.5% 升至 7.9%,是自 1982 年以來最高數字,亂世讓古老避險工具重新受青睞。隨著俄羅斯加劇入侵烏克蘭,黃金飆升至每盎司 1,990 美元。新制裁俄羅斯也引發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上週鎳上漲 19%、鋁上漲 15%、鋅上漲 12%、銅上漲 8%,小麥期貨上漲 60%,玉米上漲 15%。美國銀行表示,今年大宗商品價格漲幅是自 1915 年以來最強勁的一年。
6 日傳出美國和歐洲擬議對俄羅斯原油實施禁令,油價飆升 10% 以上,接近歷史高位。全球基準布倫特原油今日開盤觸及每桶 139.13 美元,較 4 日收盤價 118.03 美元上漲逾 20 美元,雖然後來油價回落至 130 美元以下,但市場分析認為,烏克蘭危機將進一步推升油價超過 2008 年 7 月 147.5 美元的歷史紀錄。
市場幾乎篤定,消費者將面臨更高的家庭能源和汽油成本,通膨全面上升。本週美國消費者價格預計年增長率達到 7.9%,超過 2 月漲幅。IMF 警告儘管局勢仍然高度不穩定,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但經濟後果非常嚴重。
原因就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導致糧食和能源價格螺旋式上升,為鄰國帶來 150 萬難民潮,同時引發國際對俄羅斯前所未有的制裁。美國、歐洲和其他國家對俄羅斯全面制裁將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並對其他國家產生重大溢出效應。
主要衝擊還是通膨。IMF 指出,價格衝擊將對全球產生影響,尤其是對食品和燃料支出比例較高的貧困家庭。呼籲各國央行將需要仔細監測國際價格上漲對國內通膨的影響,以調整適當的應對措施。但隨著世界經濟從疫情危機復甦,這場危機將造成複雜的政策權衡,使政策格局進一步複雜化。
今天傳出美國已經在與西方盟國討論俄羅斯原油禁運的可能性,美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表示,如果西方切斷俄羅斯的大部分能源出口,將對全球市場造成重大衝擊,估計損失俄羅斯的 500 萬桶石油可能導致油價翻倍漲至每桶 200 美元,屆時美國強勁的經濟基礎也擋不住通膨力道,全球經濟停滯與通膨同時發生的風險將大增。
- Oil prices near all-time record as US and Europe consider ban on Russian crude
- Russia issues air base warning to Ukraine’s neighbours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