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年來經歷去年 513、517 停電事故,今年 303 停電後、與最近的區域停電事故,引起社會關注台灣的用電,台電指出,經近年推動配電系統強韌計畫,相關區域事故停電次數從 2012 年的 2.1 萬次,逐年減少至去年約 9,000 次,降幅近 60%;但也坦言,未來還會持續努力。
台電新聞稿指出,近日如饋線跳脫、路燈停電等區域事故,主要為末端配電線路設備情況,面對近日事故造成民眾困擾,台電會再更努力,擴大落實配電線路設備汰換、饋線全面自動化及智慧電表加速佈建等全面工程改善,強化整體供電品質,讓穩定供電成為符合社會期待的實際有感。
根據台電統計,現有近 1,500 萬用戶分佈全國各地,為提供民眾隨時隨地的便利用電需求,全國上百部電廠發電機組透過台電累計佈建超過 1 萬條的饋線、近 40 萬公里配電線路(架空線路逾 24 萬公里、地下線路逾 15 萬公里),以及 144 萬具變壓器、146 萬個供電開關設備與 314 萬根電桿,才能把穩定電力順利送達每一個用戶家中。
為減少設備突發狀況對民眾用電影響,至今設置超過 3,000 具自動線路開關,可於事發後短時間內隔離故障線路,改由周圍線路支援轉供電力,讓恢復供電與故障修復可分頭並進,讓用戶影響最小化,亦有助確認故障點所在。而台電 2018 年也啟動「配電系統強韌計畫」,推動部分線路設備更新汰換,並引入變壓器負載監測與故障顯示器等新科技設備。
(Source:台電)
依據台電數據,年度事故停電次數從 2012 年 2.1 萬次,逐年減少至去年約 9,000 次,而每戶停電時間也從 2012 年的 19.05 分鐘降低 16% 至 2020 年平均每年每戶停電 15.93 分鐘。其中,事故停電約 4 成比例為台電因素造成,約 6 成為外力、天災及用戶因素引起,如車禍撞損電桿、變壓器(變電箱)及雷害、風災,或是用戶內部電力設備異常故障等。
面對近期區域停電事故,實質影響民眾生活,台電深知要更努力,將持續推動配電線路設備廣泛汰換、饋線全面自動化、相關裸露設備改善及防災需求線路地下化與儲能設置、智慧電表加速佈建等全面性工程,強韌配電系統,提升整體供電品質。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