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俄烏戰爭中,烏克蘭屢屢以軍用及民用等級無人機,立下重大戰功,台灣專家學者認為,無人機未來將是小國建構空優的關鍵,台灣目前有超過 1 萬名民用無人機操作人員,未來衝突可扮演重要角色。
去年成立的新智庫台灣韜略策進學會,今日舉辦「俄烏戰爭對台灣新國防啟發」研討會,討論無人機在台海衝突的運用。
經緯科技創辦人羅正方指出,很多人認為俄國應能迅速拿下烏克蘭,沒想到烏克蘭在沒有空優的情況下還撐得下去,因此「無人機就是小國的空優」,俄烏戰爭為全球展示小國如何利用不對稱戰力以小博大,徹底改變戰爭型態。
相較軍用無人機需長時間訓練,商用機型約一週內就上手,而台灣目前約 1 萬名合格無人機操作手,萬一台海爆發戰爭,民用無人機是否能立刻上戰場發揮作用?
台中市無人機飛手職業公會理事長周永鴻指出,「台灣民間無人機飛手平時就在執行空拍、測量等各種業務,戰時轉換期間,只要短暫訓練,軍方除了自己的單位,馬上就有一批熟練飛手可協助戰鬥。」
雖然國內無人機相關法規尚未完備,除了戰時整合會產生問題,台海戰場環境與俄烏地面戰也相當不同,台灣空海軍及防空飛彈系統實力遠超過烏克蘭,戰爭爆發初期,以大規模空戰、海戰和飛彈攻擊的制空制海權爭奪將是主要目標,因此無人機初期能派上用場的機會並不多。
除非國軍戰爭中後期反舟波任務失敗,讓解放軍登陸成功,進入住民地和城鎮戰鬥,國內大批無人機飛手即可轉換成國軍輔助角色,因此相關單位仍須針對這種情形推出法案,將商用無人機隊納入防衛體系,並在漢光或萬安等大規模演習,累積軍民協同作戰經驗,培養平戰轉換的能力。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