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天長度每 6 年波動一次,原因來自地球內核震盪週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13 日 18:45 | 分類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地球一天長度每 6 年波動一次,原因來自地球內核震盪週期


時間並非絕對值,儘管我們以 24 小時定義地球的一天,實際上白天長度有個很微小的週期性變化。現在科學家已發現原因,來自地球內核每 6 年來回震盪幾公里,恰好與白天長度變化週期吻合。

地球結構分為好幾層,從大氣層、地殼、上部地函、下部地函到外核、內核等,其中內核是一個半徑約 1,220 公里(與冥王星大小相當)的緻密實心鐵球,主要由鐵鎳合金組成,溫度達 5,400℃,與太陽表面溫度相近。

過去模型指出,地球內核自轉速度比地球自轉還要快一些,稱為超自轉,然而根據南加州大學(USC)的地震數據分析,發現地球內核振蕩旋轉速度比之前預測的還慢:1969~1971 年旋轉較慢,1971~1974 年時則向另一個方向移動,且一天長度如預期般增加、減少,也就是說新的內核振蕩模型解釋了一天長度的變化。

簡單來說,地球內核並非固定不動,而是在我們腳下每 6 年來回移動幾公里,科學家希望未來能更進一步理解內核如何形成、隨時間移動,假如從長遠來看,內核相對於其他結構的移動幅度是否顯得比較安分。

新論文發表在《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期刊。

(首圖來源:歐洲太空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