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接掌後,Twitter 經歷一連串混亂,包括大裁員、大批員工離職、政策逆轉、大量用戶流失等。Twitter 未來似乎高度不確定,越來越多用戶和其他人提問:沒有 Twitter 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Twitter 員工及用戶爆出走潮
全球首富馬斯克10月底正式收購Twitter後,不僅爆發員工遭解聘或出走潮,許多名人也關閉帳號、停止推文或找替代平台;不少知名品牌廣告也撤出Twitter,因擔心馬斯克管理下,Twitter假資訊、仇恨言論和其他引人反感的內容增加。
截至6月下旬的統計,Twitter每日拜訪量約2.37億,使用者群仍小於Facebook近20億、抖音(TikTok)10億以上,甚至Snapchat的3.63億。
但Twitter活著的15年,已成為政治和政府高層、企業、品牌名人和新聞媒體的主要溝通管道。
部分用戶如紐約企業家柯恩(Steve Cohn),堅信Twitter宇宙(Twitterverse)只是現實世界的縮影,實際重要性有限。柯恩於Twitter表示,「任何方面Twitter都不是必要的」「沒有Twitter,世界一樣很好」。
柯恩指真正推文的人非常少,「幾乎所有推文來自1%用戶。多數人從不登入只瀏覽。」
傳播事實與真相,Twitter還是有貢獻
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安納伯格傳播暨新聞學院(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and Journalism)教授諾斯(Karen North),認為Twitter揭露鮮為人知的對話不可或缺。
諾斯指「多數時候,沒有突出地位的人不會被聽見,但在Twitter有宣達的機會」。
華盛頓智庫「中東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李斯特(Charles Lister)表示,衝突、社會運動或鎮壓情況,「Twitter已成能傳播真相和事實的中心平台」。
和多數社群網路一樣,Twitter也被利用宣傳和散播錯誤資訊。Twitter開發審核工具,試圖限制最壞情形。
但自馬斯克完成有爭議收購後來,超過三分之二團隊被資遣或離職,Twitter做好這些事的能力飽受質疑。
Twitter消失,獨裁者樂見
2018年研究發現,假訊息傳播速度比經事實核查的貼文更快。
李斯特說:「想要不可能有錯誤資訊和假訊息的平台,是不切實際的期望,但是看到資訊消失,無論好壞,以及Twitter可能消失,從定義來講,都是件壞事。」
亞利桑納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授哈斯(Mark Hass)指出,「獨裁者和任何不希望資訊廣泛分享的人,都可能從Twitter消失受益」。專家說,Twitter失敗可能會對新聞業產生毀滅性的影響。
諾斯解釋,「Twitter……真的不只是社群網路。這是新聞和訊息網路。這是記者獲得提示、故事靈感,或標題、消息來源或引用的核心樞紐」。
諾斯感嘆,隨著新聞機構人力和預算減少,即使資金最充足的公司,資源也不多,「為尋找世界各地消息來源,Twitter成為最可能完成大部分工作的地方」。
據諾斯說法,Twitter崩潰的另一個連鎖反應是,如果沒有Twitter,世界有錢有勢的明星和政治人物,仍能吸引媒體注意力,但不受關注的人將難以被看見。
諾斯說,「有了Twitter,任何人都可以說故事」。Twitter的功能是即時共享資訊。
即時訊息重要來源,短期難有替代品
馬里蘭大學研究員奧爾(Caroline Orr)在Twitter說:「颶風、野火、戰爭、疫情、恐怖攻擊、大規模槍擊事件期間,Twitter一直是資訊、網路聯繫、指導、即時更新、社區互助等的重要來源。」
奧爾說「不是任何現有平台可以取代的功能。」目前潛在替代選擇也不明顯。
李斯特說「Facebook或許可以,但我認為它過時了。」
規模較小的Twitter競爭對手可能會吸走一些使用者,如Mastodon。自馬斯克收購Twitter後,Mastodon越來越受歡迎。
哈斯指出,「但這些可能仍然小眾,都不會成為Twitter試圖創建的公共廣場」。
哈斯和諾斯都選擇Reddit為可能替代品。儘管諾斯表示,這個植基於論壇的網路受碎片化和混亂設計限制,無法複製Twitter的易用性。
會出現Twitter的替代品嗎?李斯特說「當然」。但他指出,這種獨創性需要大量資源和大量時間,「無法一夕達成」。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