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解析病毒結構進程,國輻中心再送蛋白質生化實驗上太空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2 月 13 日 12:28 | 分類 天文 , 生物科技 ,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加速解析病毒結構進程,國輻中心再送蛋白質生化實驗上太空


要以 X 光繞射解析蛋白質三維結構,高品質蛋白質結晶是關鍵,而太空微重力環境能使蛋白質晶體長得更大更有序。台灣國輻中心去年首次將類病毒顆粒樣本送至國際太空站進行生化實驗、取得良好成果,近日再度於陽翼先進科技幫助下,再次執行太空站蛋白質生化實驗。

台灣時間 11 月 27 日清晨 3 點 20 分,獵鷹 9 號火箭發射執行 SpaceX 第 26 次商業補給服務任務 (Commercial Resupply Service Mission,CRS-26),除了運送基本物資,太空站微重力環境也提供獨一無二實驗條件,國外學術單位到太空進行蛋白質結晶生長實驗已行之有年,但在台灣還是相當前衛的做法。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簡稱國輻中心)2021 年 12 月 21 日時透過 SpaceX 的 CRS-24 任務執行蛋白質結晶生長實驗,將類病毒顆粒樣本送至 ISS 約一個月,此為台灣首次至 ISS 進行生化實驗,且取得良好成果。

在日本太空商業服務公司 Space BD 與台灣太空服務公司陽翼先進科技協助下,國輻中心於 CRS-26 任務二度將「類病毒顆粒與病毒蛋白」樣本送至國際太空站,預計進行為期 45 天的蛋白質結晶生長實驗。

陽翼表示,樣本將搭乘同一艘太空船返回地球,再急速冷凍至零下 196℃ 循原途返抵國輻中心,利用同步輻射高強度 X 光及「蛋白質結晶學技術」分析以獲得原子等級的病毒結構資訊,讓研究人員深入瞭解病毒構造及侵入宿主細胞的關鍵機制,供疫苗或藥物開發用途,縮短開發時間與成本。

國輻中心生命科學小組陳俊榮博士指出,這些樣本在地球實驗室原本需 3 個月才能獲得完整晶體做分析,但在 ISS 僅 1 個月就能獲得足供分析的晶體,因此國輻中心再度與陽翼合作,再次前往太空培養蛋白質結晶。

(首圖來源:Official SpaceX Photos/Flickr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