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太空商機有多大?別被想像力限制住了!現在,不只是「太空觀光」,還有公司推出太空葬禮、太空製藥,NASA 甚至打算把太空當成「工廠」!
商業太空旅遊超夯
根據瑞銀(UBS)研究預估,到2030年,光是太空旅遊市場商機,就高達230億美元。可以說,「大航太時代」即將來臨!
但太空產業可不是只有旅遊,以下還有更多超越想像的新奇產業!
新奇產業 1:太空葬,讓你死後升天成繁星
其實,太空葬不是新出現的葬禮服務。1997年,美國Celestis就依《外層空間條約》執行全球首次太空葬禮。但這並非人人都能享受的服務。
近年因為商業太空市場興起,太空葬才開始普及。
2018年12月,美國新創公司樂土太空(Elysium Space)就用SpaceX的獵鷹9號(Falcon 9),把約100名往生者骨灰送往太空。
每一公克骨灰飛往太空的單程票價格2,500美元,約新台幣77,000元。
全世界「最老」的日本,有問卷調查顯示,不少人希望「以天空為墳墓」、「死後成為宇宙星辰」。
嗅到商機,日本公司SPACE NTK與SpaceX合作,推出太空葬禮,並依骨灰量不同,價格從55萬日圓(約新台幣11萬元)到770萬日圓(約新台幣165萬元)不等。這些骨灰大概會在太空飄浮5年。
另外,民眾也可選擇寵物版本,將小貓小狗的骨灰送上天空,一次110萬日圓(約新台幣22萬元)。
大阪殯葬業者「銀河舞台」則推出更「持久」的太空葬,策劃人造衛星搭載骨灰環繞地球240年的方案,家人還能用手機定位衛星位置,讓你抬頭就能仰望逝者。
中國也將推出太空葬服務,北京星願航天科技公司的「星葬計畫」預計在今年10月,要把第一批骨灰送往太空。
該公司也提供「電子太空葬」和「實物太空葬」服務,前者是將往生者生前照片上傳到衛星,後者則是將照片或遺物送上太空,升天後還能與衛星連線,進行虛擬祭祀。
新奇產業 2:太空製造,NASA要打造太空成「工廠」
囿於運載火箭的搭載容量與推力,能發射上太空的東西往往受限。但如果,能直接在太空製造東西呢?
美國公司太空製造(Made In Space)早在2014年,就研發出能在太空使用的3D列印機,並在國際太空站製造航太零件。這是第一個能用於「太空製造」的設備。
NASA正在推行「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program),預計讓美國在2025年重返月球,並在2028年建立月球基地。為達成目標,NASA需要成熟的太空製造和建設技術。
因此,NASA 2016年提出「軌道服務、組裝、製造 2」計畫(On-Orbit Servicing,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2,OSAM-2),又名「Archinaut 」,目標是開發更先進的太空製造技術,以在太空製造大型設備。
NASA與美國太空基礎設施公司Redwire合作(該公司於2020年收購太空製造),預計2024年發射Archinaut One衛星,該衛星將利用3D列印技術,在太空自行製造兩條共16公尺長的橫梁,並在上面部署太陽能板。
NASA說,太空製造技術未來可廣泛應用,例如,建造大型太空望遠鏡、通信天線、雷達吊桿等大型零件。
新奇產業 3:太空製藥,你吃的藥可能Made in Space?
太空製造的東西不只用於太空,更能重返地球。
太空的微重力狀態,能免除地球製造可能出現的不必要雜質。例如,藥品就是潛在市場。
美國新創公司瓦爾達(Varda)注意到這個市場,發現太空製造的藥品,可改善藥物保質期、生體可用率,甚至有更好的藥物遞送功能。
2023年6月12日,瓦爾達將進行第一次太空中的實驗,測試微重力如何影響愛滋病用藥「利托那韋」(Ritonavir)的晶體結構。
其衛星將搭乘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從加州發射,並在太空中運行一個多月,預計於7月17日重返地球。
如果此次任務成功,則將預示太空製藥成功邁出第一步,瓦爾達並預計將於今年底執行第二次太空實驗。
人類經濟界限擴大到無垠的太空
隨著發射成本降低,人類開發太空已不是夢。
1970年的三角洲系列運載火箭,將物品運載至鄰近軌道的每公斤發射成本為177,900美元。現在,SpaceX星艦(Starship)系列火箭如研發成功,每公斤發射成本可望降至50美元。
這不僅使得人類更方便探索太空,更使得人類的生活更接近太空。當人類經濟界限擴大到太空,以後要想的,或許不是在太空能做什麼,而是在太空不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