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方式不合理,美大學研究改良瘧疾寄生蟲增生計算法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8 月 20 日 18:04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現有方式不合理,美大學研究改良瘧疾寄生蟲增生計算法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生態和演化生物學團隊近期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多年來全球醫療團隊在計算瘧疾寄生蟲於人體血液內增生速度的公式有誤,出現了遠超過寄生蟲物理增生速度限制的數據,對於疫情控制和治療方法皆會出現影響。

瘧疾是由瘧原蟲(Plasmodium)感染所造成的一種傳染疾病,存在已有 5~10 萬年之久,也是人類歷史記載中最早出現的傳染病之一,直到目前仍在全球多處區域肆虐。

瘧疾最常見的感染源是蚊蟲叮咬,並在吸血後 10 到 15 天內發定,典型症狀包括發燒、畏寒、頭痛、疲倦和嘔吐等,嚴重時會引起黃疸、癲癇、休克並死亡,根據 WHO 統計,2021 年全球約有 2.47 億人感染瘧疾,並造成約 619,000 人死亡,因此這個古老的傳染病迄今仍是公衛醫療中相當難纏的對手。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Virginia Tech)生態和演化生物學研究團隊指出,瘧疾治療階段中,有效率的計算瘧原蟲在患者血液內數量,是能夠精準調整投藥並治癒的關鍵。

瘧原蟲在透過蚊蟲叮咬進入人體血液後,並會在紅血球內繁殖幼體,幼體長成後就破壞紅血球而出,再繼續重複繁殖,而隨著時間年齡越大的寄生蟲就會貼在血管壁上,也會變得更加濃稠而導致難以辨識和計算。

因此在治療瘧疾時,抽血檢驗瘧原蟲數量的時機相當重要,若過早或過晚都有可能導致瘧原蟲數量計算錯誤,導致投藥規模和劑量不正確,有可能讓瘧原蟲出現抗藥性,或是影響新型藥物的治療效果。

主導研究團隊的葛萊什(Megan Greischar)指出,正常狀況下一隻瘧原蟲在進入人體後 48 小時內,能夠繁殖出 32 隻寄生蟲,不過目前許多計算方式經常會高估瘧原蟲繁殖速率,因此出現數千倍以上的數量結果,而這將嚴重影響病患投藥的劑量和效果。

目前研究團隊的報告已發表在《寄生蟲學趨勢》期刊,團隊接下來的目標是找出有效估算沾黏在血管壁上的瘧原蟲偵測與計算方式,找出更精確的疫情評估和治療模式。

(首圖來源:Flickr/Tom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