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愈來愈濕熱,只有冷氣可以讓未來人類熬過這樣的惡劣氣候,許多原本氣候涼爽的高緯度國家都需要冷氣,經濟持續成長的熱帶國家對冷氣需求大增,但是冷氣反而會加劇氣候變暖,現在科學家將冷氣納入減排項目,要求未來這個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必須大減七成。
目前全球氣溫比工業化前時代平均上升 1.2°C,世界正經歷更強烈的熱浪。如果氣溫上升 1.5°C,全球數億人可能每年面臨一週致命的濕熱天氣,如果沒有冷卻手段,他們將無法生存。
據路透報導,目前冷媒和冷凍能源的排放量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7%。隨著氣溫持續上升,預計到 2050 年將增加兩倍。現在全球冷氣數量大約 20 億台,2050 年至少再多 30 億台,可能還會更多。《科學報告》一篇研究首次闡述氣候變遷對歐洲和印度空調和冷凍電力需求的影響,估計到 2050 年,如果氣溫升高超過 2°C~3°C,歐洲的空調使用率可能會增加一倍,印度的空調使用率可能會增加四倍。
科學家估計,到 2050 年,採用數十億種舊款低效率的設備,可能會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 1,000 億噸,相當於全球兩年的碳排放量。由於冷氣也是一種污染來源,政府與科學家都意識到無法一切如常,必須要有所改變。
第 28 屆聯合國氣候高峰會 (COP28) 即將召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擔任主席國,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的 Cool Coalition 草擬全球冷氣承諾,要求中國、印度和美國在內的數十個國家,2050 年前將與製冷相關的排放量減少至少 68%。
2016 年簽署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已呼籲逐步減少製冷技術中氫氟碳化合物的生產和消費。這次草案進一步要求解決冷媒中使用的氫氟碳化物 (HFC) 問題,此外也納入電力消耗問題。根據國際能源總署 (IEA) 數據,目前使用空調和風扇降溫的電力佔全球電力消耗的近 20%,將電網轉向再生能源也是重要途徑。
其他承諾還包括在 2030 年制定空調最低能源績效標準,並將冷凍排放納入各國整體氣候行動計畫中。簽署方還需要在 2026 年之前發布自己的國家製冷行動計畫,並承諾支援高效空調技術的部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到 2050 年,全球解決冷氣排放問題的努力可能會產生重大影響,避免排放多達 860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相比之下,每年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 370 億噸。
氣候適應需要多管齊下,AI 可能也派得上用場。韓國於 2022 年啟動一項試驗計畫,使用智慧型設備根據電網狀況自動調整室內溫度,成功減少 24% 能源消耗。全球冷氣承諾將在即將舉行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 COP28 宣布,屆時就可知道有哪些國家願意簽署。
- Exclusive: Countries asked to slash cooling emissions by 68% by 2050
- Air conditioning: Welcome relief from climate change, but part of the problem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