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正在無聲的影響人類方方面面,科學家對羅馬帝國消亡的原因一直很感興趣,最近一組科學家從公元前 200 年至公元 600 年的氣候波動,研究當時羅馬帝國時期的極端事件,意外發現期間出現三個非常寒冷的時期,正好與記錄在案的瘟疫相符,讓科學家相信,這些時期的寒冷天氣可能直接或間接導致羅馬帝國衰落。
羅馬誕生於公元前八世紀的衝突,公元前 27 年建立帝國,四世紀末帝國分裂為西方帝國和東方帝國。東方的拜占庭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基地,一直延續到 11 世紀。西方帝國在西元 476 年被哥德人擊敗,此後將近 900 多年被史學稱之為黑暗時代。
科學家想知道,羅馬帝國衰亡是否與氣候有關。研究團隊重建從帝國鼎盛時期到 7 世紀的溫度和降雨量,科學家深入義大利南部塔蘭托灣,取出沉積物樣本,然後分析各層,類似於樹木年代學家研究樹木年輪的方式。
沉積物與甲藻確定氣候變化
研究人員能夠將沉積物層表示特定時間段,是因為歷史上著名的火山爆發,包括西元 74 年維蘇埃火山噴發時形成火山玻璃 (Volcanic glass),讓研究人員可以區分時間點。他們也研究沉積物中保存下來的小型生物體甲藻的遺骸。不同類型的甲藻喜歡不同的天氣條件,有些在寒冷的天氣期間繁衍生息,而另一些則在高降水時期繁殖。
研究團隊重建羅馬時期的氣候之後發現,從公元前 200 年到公元 100 年左右,氣候條件都非常好,被稱為「羅馬溫暖時期」,此時也是帝國的繁榮時期。直到公元 130 年之後,氣候開始變得不穩定,然後出現一系列寒流,當時均溫比溫暖時期均溫最多低到攝氏 3 度。研究標記出該三個非常寒冷的時期,分別是公元 160 年至 180 年之間、公元 245 年至 274 年之間,以及公元 500 年後。
寒冷氣候與瘟疫爆發時期相同
這三個時期,正好是羅馬三場瘟疫發生的時期。第一個是蓋倫瘟疫,也稱為安東尼瘟疫,它可能起源於西亞,引起腹瀉、皮膚膿皰和發燒。第二次寒流與賽普勒斯瘟疫同時發生,而第三次寒流發生在 540 年代的查士丁尼瘟疫,這是歐亞大陸西部第一次已知的黑死病爆發。
研究指出,寒冷可能並沒有直接導致疾病爆發,而是加劇其他使人們更容易患病的因素。譬如農民可能無法種植足夠的糧食,導致營養不良。氣候破壞也可能導致更多攜帶疾病的老鼠、蚊子和其他害蟲出現。氣候波動也會影響人們的免疫力。
多倫多大學歷史學家補充說道,羅馬時期經濟繁榮時,糧食生產有盈餘,但盈餘空間很小,一旦爆發寒流,對糧食產量的微小衝擊可能就會產生負面影響。研究作者德國布萊梅大學的微型古生物學家表示,「研究古代社會對過去氣候變遷的適應能力,可能會讓我們更了解這些關係,以及我們今天面臨的氣候變遷引發的挑戰。」該研究已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期刊。
- Climate Change Linked to Pandemics in Ancient Rome
- Plagues That Ravaged the Roman Empire Were Linked to Periods of Cold Weather
(首圖來源:Flickr/Darren Flinders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