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系外行星系統的演化揭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2 月 12 日 0:00 | 分類 天文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遙遠系外行星系統的演化揭密


加州大學領導團隊利用遍布全球的天文台和儀器,對系外行星質量、軌道特性和大氣特徵進行迄今最精確測量,揭示 TOI-1136 周圍有高達七顆系外行星,可能對行星形成理論產生重大影響。

TOI-1136是矮星,距地球超過270光年。團隊2019年利用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數據對恆星和系外行星初步觀測的後續研究,透過記錄凌日時間變化,首次估算系外行星質量。

▲ 如果TOI-1136系統每個天體都是一隻小鴨,這會非常有趣。(Source:UCI

最近研究,結合系統表現凌日時間變化(TTV)數據與恆星徑向速度分析,使用加州漢密爾頓山Lick Observatory自動行星搜尋望遠鏡和凱克天文台高解析階梯光柵光譜儀,透過都卜勒效應紅移和藍移探測恆星運動細微變化,有助以前所未有精度確定行星質量。為了獲行星系統準確訊息,團隊使用基於TTV數據的數百個徑向速度測量結果構建電腦模型。結合兩種類型可產生比以往更多知識,雖需大量反覆測試,但開發迄今系外行星文獻最複雜的行星系統模型之一後,團隊對結果非常滿意。

TOI-1136行星數量眾多是激勵團隊進一步研究的因素之一,因當某系統擁有多顆系外行星時,可控制行星演化對宿主恆星的影響,有助專注使這些行星有其特性的個體物理機制,因觀察同系統系外行星可研究經歷相似歷史的行星。以恆星的標準TOI-1136很年輕,只有7億歲,但年輕恆星既困難又特別,因非常活躍。此恆星發展的階段,磁性、黑子和日閃焰更普遍強烈,輻射會衝擊和塑造行星,影響大氣層。

▲ 藝術家對TOI-1136系統的想像圖。(Source:UCI

TOI-1136的行星TOI-1136 b至TOI-1136 g歸類為亞海王星(sub-Neptune),最小半徑是地球半徑兩倍多,其他行星半徑最大可達地球半徑四倍,與天王星和海王星大小相當,研究顯示所有行星繞TOI-1136運行的時間都不到水星繞太陽一周的88天。TOI-1136行星對地球來說很奇怪,因太陽系沒有完全相同的行星,但對其他行星系統研究越多,就越覺得可能是銀河系最常見的行星類型。

TOI-1136另一個奇怪組成是可能存在但未證實的第七顆行星,研究員檢測到系統另一種共振力的證據,當行星軌道相互靠近,會因重力相互吸引,產生類似鋼琴和弦,行星軌道週期也有類似間隔。當系外行星發生共振,每次拉力方向都相同,可能產生不穩定效應,或特殊情況時使軌道更穩定。

期望藉韋伯太空望遠鏡先進光譜功能深入調查,使天文學家找尋更多知識,特別是行星大氣成分。成果發表於《The Astronomical Journal》期刊。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為示意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