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星系成長、聚集成星系團到巨大宇宙結構,都由我們看不到的暗物質及暗能量牽引控制,但暗物質至今仍蒙著未知面紗。最近科學家提出,大爆炸後若存在高度不穩定的「軸子星」,或能幫我們揭露暗物質背後秘密。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表明宇宙約 85% 物質由未知暗物質形式構成,而「軸子」是能解釋暗能量、暗物質的假想輕質量粒子,1977 年首次理論化提出,被認為是難以捉摸的暗物質主要候選粒子之一。
由於軸子質量極低,必須大量存在且密集堆積在特定區域才能解釋星系缺失的質量,由於量子物理定律,軸子開始一致行動,科學家表示,暗物質暈中心可能因此存在大量軸子組成的「軸子星」,有能力像超新星、普通恆星一樣加熱宇宙。
但這些軸子星壽命不像環繞星系的暗物質暈那麼長,倫敦國王學院團隊因此提出新方法來尋找假設粒子「軸子」是否存在,以及軸子是否為構成宇宙大部分暗物質的基本粒子。
團隊指出,軸子星在超過一定質量閾值後會開始不穩定、爆炸釋放電磁輻射和光子,若軸子星在宇宙誕生後 5,000 萬~5 億年期間已形成,就可能加熱存於大爆炸和形成首批恆星的星系間氣體,向宇宙注入額外能量從而改變宇宙微波背景(CMB),而我們目前能利用無線電波與21 公分測量法對其進行觀察。
尋找宇宙微波背景可能因軸子星而改變,可能是測量類軸子暗物質的一種間接方法,透過尋找早期或當今宇宙軸子星爆炸訊號,或能追蹤迄今為止未被觀測過的軸子。
新論文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D》期刊。
- Can Exploding ‘Axion Stars’ Help Pin Down Dark Matter?
- King’s scientists edge closer to finding truth behind dark matter
- ‘Axion stars’ that went boom after the Big Bang could shed light on dark matter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