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可信任」的投資環境,無法改變 FDI 降低的趨勢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3 月 29 日 8:00 | 分類 中國觀察 , 國際貿易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國「不可信任」的投資環境,無法改變 FDI 降低的趨勢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近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2024 年年會」開幕演講中強調,中國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李強也提到「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必將為世界帶來更多合作共贏的機遇」。雖然中國政府持續強調更加開放中國的決心,但是,根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在今年 2 月 18 日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國際收支的直接投資負債(direct investment liabilities)增加 330 億美元,較 2022 年大幅減少 82%,這是中國新增外資驟降至 1993 年以來最低程度。換言之,在中國政府希望擴大吸引外資(FDI)的情況下,中國的外人直接投資不僅持續減少,且減幅已超過八成。

在李強指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的說法下,外國對中國投資的大幅降低時與李強的認知有極大的落差。事實上,中國政府應在去年就已意識到外人對中國直接投資大幅下降的問題。因此,中國國務院國務院在去年八月已就擴大市場准入、加大政策力度、優化公平競爭環境、暢通創新要素流動、完善國內規制等5方面提出24條意見,近日也公布相關的行動方案。但是,從去年八月至今,中國的經濟仍未看到具體變好的可能。

雖然中國政府針對外資與民營經濟分別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希望可以改變中國內需不足與通貨緊縮的問題,但是,導致中國就業、消費與投資不佳的原因除了中國房地產與美國對中國採取科技出口管制的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應為中國新增法令讓投資人的信心大幅降低。因此,中國政府推出的政策是否可以有效刺激中國的經濟,我們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討論。

首先,包含台灣、美國、日本、印度、越南與德國等國家無不希望推出產業發展政策來吸引外國投資人或本國企業投資,因此,若中國政府所推出的吸引外人投資政策並未有較大的優惠,並不會讓民營企業有增加投資的誘因。此外,在美國對中國採取科技出口管制的大趨勢下,無論中國政府提供的投資優惠多寡,與美國相關的新技術都不可能進入中國,因此,中國吸引外資的24條意見對外商的吸引力應相當有限。我們若因為少數美國企業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就認為外國對於中國的投資信心仍高,恐有以偏概全的迷思。

其次,除了可以「量化」的投資誘因外,中國過去推出的反間諜法以及本月19日通過的基本法23條(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都已影響廠商對中國與香港的投資信心產生「質變」。雖然中國強調市場要擴大開放,但是,反間諜法與香港基本法23條就是阻礙市場機制運作的障礙。由於廠商或消費者的投資或消費行為可能受到政府的干預,因此,人才與資金的流出就會持續發生。這應是外國人直接投資中國大幅減少的重要原因。

最後,雖然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參與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會時指出,若中國持續進行市場改革,中國實體經濟可以在未來15年間成長20%。但是,廠商投資的多寡是檢視一個國家經濟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指標。若中共持續以國家安全的法規來影響市場經濟,則中國的投資與經商環境並不會因為投資優惠的增加而改善。對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香港而言,香港基本法23條通過已完全讓香港無法與擁有製造業的深圳或上海等城市競爭,香港的經濟也會更加衰退。只要外國政府與廠商對於中國政府或其法律制度的信任持續降低,則IMF對中國經濟的樂觀看法將不會發生。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