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想買幾戶就買幾戶,中國政府也準備大規模買房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17 日 11:31 | 分類 中國觀察 , 房地產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一般人想買幾戶就買幾戶,中國政府也準備大規模買房


中國房地產市場崩潰,家庭財務信心也隨之潰散。中國政府已經推動許多新措施刺激需求,但成效有限,最近中國政府計劃讓全國各地的地方政府,從陷入困境的建設公司手中購買數百萬套未售出的房屋,市場估計此舉將能有效解決房地產危機。

20 年來中國房價大漲,當時人們將房價上漲歸咎於投機客,譬如「溫州炒房團」標籤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政府為了抑制炒房,嚴格限制購屋條件,譬如一個家庭只能購買一戶房產,甚至有夫妻離婚,就是為了要取得所謂的「房券」。

然而購屋限制無法抑制房地產通膨,20 年中國城市的房價上漲數倍。評論家認為,中國房價失控的罪魁禍首不是投機客,而是政策。房價上漲與中國的土地制度、「調控」政策、寬鬆的貨幣供應以及一般民眾有限的投資選擇有關,房地產一直是華人家庭最有吸引力的財富管理選擇。

取消購屋限制刺激需求

為了控制高額債務,中國政府於 2020 年開始嚴厲打擊開發商過度借貸,使中國房地產業在 2021 年中陷入債務危機。2022 年開始,一波又一波的政策措施,仍未能扭轉局面,由於房地產市場約佔經濟產值的五分之一,且是消費者支出和信心的主要依據,房地產崩盤等於經濟信心全失。

現在為了救市,過去中國抑制投機炒作的政策一夕之間翻轉,一些大城市開始放寬購屋限制,如杭州自 2022 年初以來一直在放鬆房地產市場的限制,今年初放寬購買第二套房的限制。成都也在今年四月底全面取消購屋數量限制,想買幾戶都可以。湖南省省會長沙也取消所有購屋限制。北京和上海在內的許多地方仍然維持限制性措施,但也已經開始鬆動,允許為了換屋而買房。

但是需求仍然疲軟,瑞銀最近調查顯示,中國人的購屋意願依然不溫不火,計劃在未來兩年內買房的受訪者比例仍處於 23% 的低位,與 2023 3 月的水平相同。完全沒有購屋計畫的受訪者比例達 47%,創歷史新高。

政府出手購屋作為社會住宅

在房產危機期間,一些地方政府開始向開發商購買未完工或未售出的住房,作為保障性住房,現在規模擴大成全國運動。最新消息指出,中國政府將大規模出手救市,當地國有企業將被要求使用國有銀行提供的貸款,以大幅折扣幫助從陷入困境的開發商購買未售出的房屋,其中許多房屋將被改造成經濟適用房。

如果地方政府能夠從開發商手中收購大量未售出的房屋,將有助於解決庫存問題,並引導資金流向陷入信貸困境的私人企業。摩根大通認為,此政策可能會讓房地產銷售穩定下來,支持建築活動並緩解該行業的螺旋式下降。

但也有人擔憂,小城市住房需求不足,擔心這樣的計畫將進一步影響地方政府的財務健康。高盛本週估計,到 2023 年底,可售房屋庫存價值為 13.5 兆元人民幣,由於部分建設尚未完成,需要 5 兆元的資本投資才能完成。

房地產危機釀 500 萬人失業

但在房市地市場恢復氣息之前,有數十萬從業人員人從過去財富光環突然歸零。房地產研究機構科研智庫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三年間,經濟衰退已導致約 50 萬人離開房地產行業,這還不包括建築和行銷等相關行業的工人。這些人在職業生涯中期面臨挫折,被迫「大規模」進行技能調整。

據彭博經濟研究稱,到 2026 年,房地產行業佔中國 GDP 的比重可能會縮減至 16% 左右。分析師寫道,這種可能性可能使約 500 萬人面臨失業或收入減少的風險。

(首圖來源:Flickr / Andrew Fong CC B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