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積極研發能早期發現肝癌的篩檢平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26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積極研發能早期發現肝癌的篩檢平台


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獲得最好的療效並提高治癒機會,但肝癌初期沒有症狀,待患者自覺有異狀,發現時通常已是肝癌末期。因此人們仍亟需更有效率的肝癌篩檢,以克服目前的窘境。最近哈佛大學的科學家一項新研究表明,由血液中所檢測到的一組蛋白質可以超前現行肝癌篩檢數年,提早發現肝癌風險,此結果已刊登於《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肝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關死因,美國的肝癌發生率自 1980 年以來幾乎增加了兩倍,而發現時通常已是晚期,此時患者的壽命往往不到一年。某些肝癌高風險族群,如肝硬化和肝炎患者,若能定期接受肝癌篩檢就有機會早期發現癌症,幫助延長其壽命。但目前,能夠準確、靈敏、早期檢測出肝癌的工具仍不足夠。

參與本研究的科學家,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 Xinyuan (Cindy) Zhang 博士說:「肝癌的發生率仍不斷增加且死亡率持續攀高,唯有及早診斷盡速治療,才有較高的機會治癒肝癌。」但是常用於診斷肝癌的檢測工具,如肝臟超音波檢查、血液 α-胎兒蛋白(AFP),都不足以準確地早期檢測出肝癌。超音波檢查僅能發現約一半的早期肝癌,再搭配 AFP 檢測,靈敏度也僅提升至六成。雖然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影像的效率更好,但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普及性。

血液中某些相關蛋白含量的改變已預先透露端倪

最近一種名為 SOMAscan 的蛋白質檢測技術,已成功應用於多種疾病的生物標記之鑑定上,它能以血液樣品分析特定疾病相關蛋白的表現,諸如非酒精性脂肪肝、子宮內膜異位症和阿茲海默症及肺癌等,皆有相當豐碩的研究成果。而本次研究團隊即是利用此技術平台,同時量測血液樣品中的 1,305 種蛋白質,期能偵測到肝癌初期血液中微量的蛋白質含量變化。

本研究的資深科學家 Towia A. Libermann 博士說:「識別血液中的疾病生物標記始終是一項挑戰,但 SomaScan 平台使我們能夠全面性的檢測血液中極微量的蛋白。」研究團隊所使用的血液樣本來自於尚未確定是否罹患肝癌的受試者,但後續會進一步追蹤以確認他們最終是否罹癌,經比對分析後,他們鑑定出 56 種血液中的蛋白,在後續罹癌的受試者顯著升高。

研究團隊進一步挑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種蛋白:CHI3L1、GDF15、IL1RN 及 SELE 做為建構肝癌預測模型的核心,並且以英國生物銀行中包含 50,000 人的數據進行驗證。結果證實,新的預測模型能更準確地預測肝癌的發生。

上述研究結果揭示,確診肝癌之前的數年,血液中某些相關蛋白含量的改變已預先透露端倪,非常值得進一步開發為肝癌篩檢項目。而由於本次研究所納入的肝癌病例有限,後續仍需在數量更大、更多樣的患者群體和高風險族群中進一步驗證其準確性。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