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SS-Keck 巡天公布新行星目錄,有 126 顆太陽系外的奇異行星,從極端環境的罕見世界到可能有生命形式的星球。
研究員表示已知系外行星,很少同時測量質量和半徑,結合測量結果,能得知行星可能由什麼組成及如何形成,有了這些訊息,就能回答太陽系在其他行星系統處於什麼位置。團隊分析13,000多個徑向速度測量結果,計算出分布北方天空的120顆確認行星及六顆候選行星質量。徑向速度測量可讓天文學家探測了解系外行星系統的特性,看到一顆恆星有規律來回擺動時,就能推斷是否有另外行星繞行,並算出質量。
▲ 藝術家據行星半徑、質量、密度和溫度等繪製的TESS-Keck巡天目錄126顆行星想像圖。問號代表需更多數據才能確定特徵。(Source:W.M. Keck Observatory / Adam Makarenko)
TESS-Keck巡天幾顆行星是天文學家理解形成和演化過程的試金石。論文發現兩顆圍繞太陽型恆星運行的新行星,第一顆是亞土星(sub-Saturn),質量和半徑介於海王星和土星。近似土星的行星是否罕見,還是我們不擅長發現此類行星,學界爭論不休。TOI-1386b就是重要關鍵,因TOI-1386b繞恆星運行僅26天,但質量接近土星的鄰居行星繞同顆恆星一週竟需227天。另一篇論文,研究員描述TOI-1437b是約海王星一半大的行星,繞恆星一圈僅19天,而這恆星很像太陽。
研究員表示比海王星小但比地球大的行星是銀河系最常見的尺寸,但太陽系卻沒有,每次發現新行星,都不斷提醒我們宇宙如此神奇,且地球之於宇宙,可能比我們理解的更獨特。
目錄詳細列出與太陽不同、繞恆星軌道極短的行星,如TOI-1798c離橙矮星非常近,不到12小時就繞一圈,速度如此之快,等於這顆行星的一年不到地球半天,且這種行星通常溫度極高,接收輻射量是地球三千多倍,極端環境下行星可能早就失去最初大氣層。研究發表於《the Astronomical Journal》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