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歐洲大舉衝刺再生能源發電。但據外媒報導,由於再生能源電力過剩,歐洲電力供需的不平衡程度逐漸提高,「負電價」已非罕見現象。
彭博社6月14日報導,根據歐洲電力交易所Epex Spot SE的數據,日前法國電價跌到負數,出現每MWh(Megawatt hour)-5.76歐元的超低價,創四年以來新低,主要因天氣狀況良好,帶動再生能源發電量豐沛,以及電力需求下降所致。
Markets Insider報導指出,歐洲各國加速推動電網脫碳,對再生能源基礎建設投入大量資源,但是電池儲能系統的建置則相對不足,多餘電力無處可去,導致負電價的情況一再上演。
SEB Research 5月報告顯示,德國是歐洲太陽能發電量最大國,但隨著太陽能發電量暴增,近年來經常發生負電價的情況。
由於俄烏戰爭爆發,俄羅斯以斷供天然氣來威脅歐洲,引發天然氣價格飆升,歐洲努力擺脫依賴俄羅斯能源,2023年,歐洲太陽能板安裝量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據外媒先前報導,「負電價」並不等於「用電還能收錢」。歐洲電力交易所是發電廠與售電業者之間的電力交易平台,價格為批發價,一般民眾所需支付的電價則是較高的零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