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國產能過剩移轉東南亞,嚴重衝擊大馬企業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21 日 17:35 | 分類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學者:中國產能過剩移轉東南亞,嚴重衝擊大馬企業

中國總理李強訪問馬來西亞簽署多項雙邊經貿備忘錄,馬來西亞學者批評,政府漠視中國產能過剩移轉傾銷東南亞,勢必對本地企業造成嚴重衝擊,對協助達成「彎道超車」目標效益有限。

中國總理李強日前赴馬來西亞會見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簽署14項合作備忘錄和協議,諸如落實免簽與榴槤出口中國,但外界不乏批評協議內容空泛,未觸及重要的市場准入等議題。

馬來西亞媒體今日報導中華民國外交部批評馬中聯合聲明的貶抑中華民國主權論述。報導引述外交部呼籲,馬來西亞政府勿扈從中國貶抑台灣主權地位,應以務實與開放的態度,在台馬雙方既有的良好合作基礎上,擴大台馬經貿互惠交流,貢獻區域和平穩定。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馬來西亞華研智庫副主任潘永強(Phoon Wing Keong)表示,中國很多產業因面臨產能過剩,將產能過剩的電動車等其他製造品往外傾銷,以及中國許多製造業享有國家補助,中國對外傾銷現象不僅衝擊東南亞國家,更造成全球性問題。

他以最近在歐洲開始要對中國的電動車實施關稅為例,說明中國產能過剩的影響同樣在東南亞國家已逐漸浮現,當中國無法處理產能過剩、經濟低迷與政府補貼,絕對對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包括華人企業帶來一定程度衝擊。

馬中簽署有關經貿合作備忘錄,馬來西亞拉曼大學(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經濟學教授黃錦榮(Chin Yoong Wong)認為,雙方簽署的14項協議,除榴槤出口中國是所謂重點外,並無驚豔之處,這些協議非能提振經貿發展,對經濟影響程度非常小,「如有彎道超車說法,就是言過其實」。

他認為,馬來西亞一直迷思以為能藉備忘錄引入中國資金與廠房投資,就是「馬來西亞的勝利」並從經貿合作獲益,但問題關鍵並非吸引多少外資,而是政府要為本地企業打開市場,這也就是外國普遍討論經貿合作都關注能否為本地企業取得多少「市場准入」(Market Access)。

黃錦榮說,「這是馬來西亞每次談經貿合作時都忽略的地方,這次協議看不到更重要產業市場准入」,故如果談的經濟轉型或經濟產業升級,對馬來西亞經濟影響微乎其微。

他強調,歐美經濟體對中國產能過剩把關嚴格,中國產能過剩只能流向第三方,東南亞就變成中國搶著進入的市場,造成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移轉到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特別對馬來西亞企業國內市場造成嚴重傷害。

(作者:黃自強;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