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避免北約盟國之間出現分歧,各國近期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會議期間,已有共識先不討論提高國防預算到 GDP 2.5% 的問題。
自從冷戰結束後,北約歐洲盟國失去最大假想敵,也讓各國逐漸開始裁減軍備,降低國防預算並將經費挪到社會福利和經濟發展等項目,美國數十年來始終承擔大部分北約防衛開銷。
川普執政期間美國曾一度強硬要求歐洲盟國,須將國防預算提升到 GDP 2% 的底線,以減少美國財政負擔,一度引發美歐之間關係緊繃。
直到烏俄戰爭爆發後,歐洲安全局勢急速惡化,北約歐洲盟國開始提高國防預算以重整軍備,在 2014 年時,除了美國、英國與希臘外,沒有其他北約國家軍事預算達到 2% 標準,但到了 2023 年已增加到 11 國。
北約在 2023 年會議中曾經提議過要將目前的國防預算底線,從 2% 提高到 2.5%,但由於全球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尚未完全復原,許多會員國對於要再度提高預算底線意見分歧。
愛沙尼亞國防部國防政策次長道奈頓(Tuuli Duneton)表示,今年會議北約各國的共識是避免產生內部分歧,而其他 12 個會員國皆表示要在今年底前將國防預算提升到目前的 2% 底線標準。
而對於提高預算底線到 2.5% 的政策,道奈頓表示北約各國皆同意為了維持歐洲安全,且在近期內要準備好 30 萬的高戰備部隊,提高預算有其必要,但至少要等到 2025 年再開始實施。
(首圖來源:PO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