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關稅成為催化劑,中國車廠加速啟用 14 座海外新廠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09 日 14:05 | 分類 中國觀察 , 國際觀察 , 國際貿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歐盟關稅成為催化劑,中國車廠加速啟用 14 座海外新廠

歐盟 4 日啟動中國製純電動車加徵反補貼關稅臨時措施,雖有新加徵關稅百分比,但相較 6 月 12 日比率無太大差異,比亞迪 17.4%、吉利 19.9%、上汽 37.6%,認定配合調查但未抽樣的車廠加徵 20.8%,共計 13 家車廠,其餘未在名單車廠加徵 37.6%。

TrendForce指出,歐盟加徵中國電動車關稅為10%,意即中國出口純電動車關稅提高至27.4%~47.6%,歐美車廠同樣受波及。調查持續到11月2日,中歐雙方還有時間可協商,各關係方可回覆及要求獨立審查,歐盟會員國立場也會影響最終措施實施,故歐盟對中國純電動車課徵關稅還有商討空間。

TrendForce分析,歐盟加徵關稅影響包括幾方面,一是加速中國車廠海外建廠及供應鏈布局,二是歐盟針對純電動車,不含PHEV。中國車廠PHEV技術和成本也有優勢,加上歐洲市場PHEV需求回升,投放PHEV車款或為選項之一。

從TrendForce統計數字看,中國車廠2024~2026年有14間以上海外新能源車工廠/產線啟用,以東南亞、歐洲和南美為主。最積極為比亞迪,烏茲別克新廠6月量產下線,泰國廠4日啟用,其他還有印尼、匈牙利、巴西廠建設中。

雖然未必每個海外工廠都面對歐盟市場,但有海外工廠的車廠影響相對小,關稅雖導致利潤下降或售價提高,但中國品牌定價仍具優勢,2024年中國品牌(Volvo不計)於歐盟純電車(BEV)市場占比仍有機會從2023年8.2%提高至10%。但歐盟銷量規模較小的車廠,關稅催化的可能是海外市場策略調整,包括目標市場轉移或改變經營歐洲市場的方式等。

美國與歐盟決策還會對其他國家造成影響,除了國家關係,施行關稅壁壘時,各企業策略可能對其他國家產業造成正負面影響,地緣政治對汽車/電動車影響持續加劇,考驗各車廠布局及供應鏈設計。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