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例!北榮「大人腎臟種入小孩肝臟」助 8 歲病童擺脫洗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12 日 10:27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亞洲首例!北榮「大人腎臟種入小孩肝臟」助 8 歲病童擺脫洗腎

台北榮總腎臟移植團隊宣布以「分肝種腎」的方式,分離肝臟找出健康的肝靜脈,利用捐贈靜脈製作延長通道,並與腎靜脈進行吻合重建,成功將大人腎臟移植到低體重的小孩肝臟內,幫助 8 歲吳小妹脫離洗腎人生,經過文獻搜尋,目前僅美國施行兩例,使這次成為全球第三例、亞洲首例。

威爾姆氏腫瘤(Wilms′ Tumor)是兒童常見的惡性腎臟腫瘤,罹病的原因與基因突變有關,好發於年幼的孩童,台灣每年個案數約 10 例,吳小妹因切除腎臟,每天洗腎導致長期反覆感染、骨質疏縱、心臟衰竭等後遺症,必須接受腎移植。

由於末期腎病變和透析治療導致身高發育遲緩、心臟擴大並衰竭,以及鈣磷電解質不平衡引發的嚴重骨質酥鬆,吳小妹在高雄榮總密集化療,並長期追蹤五年後,腎臟惡性腫瘤雖已治癒,但透析治療的副作用仍然持續影響,好不容易等到腎臟移植,後來卻因下腔靜脈遭壓迫,無法如願。

台北榮總腎臟移植團隊並未放棄,而是持續探索新的治療方式,後來將吳小妹肝臟分開,找出僅存的健康血管,以肝臟滋養成人捐贈者的腎臟,但因血管不夠長,因此將捐贈者的血管作為「延長線」接通肝腎,耗時 12 小時,順利完成手術,創亞洲首例高難度多重接力移植手術的紀錄。

「沒有孩子應該長期接受透析」,北榮兒童外科主任蔡盺霖表示,腎臟移植是末期腎臟病的孩童最好的治療,不僅可以得到最佳的預後,甚至對原本落後的身高、體重及智力發育都有幫助,但是兒童腎臟移植困難,相當考驗經驗與技巧。

北榮一般兒科主任張瑞文表示,兒童末期腎臟病的成因與成人完全不同,多因先天腎臟的疾病,或者是先天泌尿道系統發育異常,由於病童的身型過於嬌小,泌尿結構相對複雜,從小經歷多次手術留下的陰影,對兒童腎臟移植的瞭解不完整,使得孩子們往往錯過登記腎臟移植的最佳時機。

術後雖發生移植腎的功能延遲 (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但經過一般兒科主任張瑞文為吳小妹進行水分控制,配合短暫的血液透析治療與免疫抑制藥物使用,吳小妹的新腎臟逐漸恢復功能,迎向新生,張瑞文強調,為避免這樣的遺憾一再發生,呼籲家長正視這個稍縱即逝的關鍵期。

(首圖來源:台北榮總)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