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電離層可能藏著暗物質的關鍵祕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13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地球電離層可能藏著暗物質的關鍵祕密

最新理論研究顯示,地球可能泡在暗物質裡,以波動性質表現為主的暗物質海浪拍打著高空稀薄大氣,發射可檢測的無線電波,讓天文學家找到宇宙中最難捉摸的物質。

▲ 太陽放射的帶電粒子與大氣原子,在電離層碰撞產生極光。最新研究結果認為,這裡或許是尋找暗物質的最佳地點。(Source:NASA

至目前為止,從星系難以解釋的旋轉曲線到宇宙最大天體結構宇宙網,大量觀測證據都顯示暗物質確實存在。天文物理學家嘗試以重力公式解釋觀測結果,但都失敗了,多數天文學家認為暗物質是某種未知形式物質,且幾乎不會與光或正常物質交互作用。

之前科學家普遍認為,暗物質可能由大質量粒子組成,但依循此方向發展的觀測與搜尋至今一無所獲。部分天文物理學家提出完全相反概念,暗物質粒子質量極小,如軸子(axions)或有微小質量的光子。此類粒子組成的暗物質,會比所知最輕盈粒子物質的質量再小數百萬倍,故暗物質波動性質遠較粒子性質明顯,表現出來就像宇宙海洋的波浪。

團隊計算模擬這種並非完全黑暗的超輕盈暗物質模型,發現與正常物質交互作用非常微弱,多數情況微弱到幾乎無法偵測到。但極少數情況,當暗物質接觸電漿,如果暗物質波動頻率與電漿波動頻率相同,共振效應會放大兩種物質振幅,最終發射出可觀測到的無線電波。

電漿無所不在,所有恆星向太空吹出的恆星風就是電漿之一。所以天文學家曾探測日冕和恆星形成區,看是否發現此種無線電波。現在團隊目標轉向離地球最近的交互作用區域,也就是大氣電離層。電離層某種頻率電波可能和暗物質波相互作用,如果精確調整特殊頻率的高性能無線電天線,持續觀測電離層一年,或許能有什麼發現。

這將是耗時的挑戰,此形式存在的暗物質高度理論化,或許需數年甚至數十年,搜尋無線電波的觀測技術才能發展成熟。但如果這是正確方向,將成為學術金礦,讓人類在家門口就能研究宇宙最神祕物質。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NASA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