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時捷原本希望在 2030 年達成 80% 電動化目標,但現在認為達標機率渺茫,坦承轉型將要花比預期更久的時間。
保時捷是歐洲傳統車廠裡電動化腳步相對快速的公司,儘管客戶充滿 Petrohead,還是大膽推出 Taycan 純電跑車,市場反應熱烈,然而這樣的喜愛未能持久。上半年保時捷電動車銷量下滑 51%,替保時捷純電未來蒙上一層陰影。
「轉型電動車的過程比五年前預期更久。」保時捷官方表示,先前戰略目標希望 2030 年達成電動車佔新車銷售 80%,現在認為還是有可能達成,但充滿挑戰,關鍵還是在客戶需求。
保時捷並不是第一個下修目標的車廠,福特、通用和賓士,全部都收回了之前發出的豪語和投資計畫,暫緩擴建新廠,重新設定更保守的目標,甚至把已經停止開發的燃油引擎,重新放回研發排程,準備再戰十年。
不過保時捷執行長布魯(Oliver Blume)不認為這是個大問題,由於電動化帶來的產業生態轉變,車輛改款腳步更快,使得保時捷的銷售成績逐漸轉向 V 型曲線,今年上半年銷量下滑,主因就是 Taycan 改款,加上純電 Macan 還未交車,按照布魯的說法,下半年保時捷銷量將會暴增,補足上半年的缺口。

▲ 由於新車改款,銷量就轉向其他燃油車款。
另一方面,這樣的結果也是因為保時捷並沒有孤注一擲投入電車,而是維持油電並行策略,客戶與售車業務都保有選擇空間,以今年上半年為例,保時捷全球銷量比去年同期下滑 7%,但台灣燃油 Cayenne 銷售增長 24%、911 則增加 53%;全球 Taycan 下跌 51%,但 911 和 718 跑車卻都增加 8%,對保時捷客戶來說,等待純電新車推出前,先買油車也不是問題。
從這個角度看,不難理解保時捷油電並行策略的意義,即使電車轉型過程遇到波折,燃油車依然能支撐銷售與財務,讓投資人放心。但保時捷真正的考驗在車子裡。
電動車龐大的電控需求,以及新車輛架構,對保時捷數位化與電子工程實力是一大挑戰。原本寄望福斯集團的車用軟體子公司 Cariad 提供強大作業系統掌控全車,然開發時程不斷延後,保時捷只能設法從 Google、蘋果和其他軟體公司找資源,底層結構難最佳化,整個系統疊床架屋,很可能是 Taycan 一堆小毛病的病灶。
底盤、懸吊、加速、制動,這些對保時捷來說,都是小意思和基本功,但軟體問題,現在成了整個福斯集團電動化的終極考驗。
- Porsche scales back 80% EV goal by 2030 amid falling sales, shifting market
- Porsche waters down EV ambitions, says transition will take ‘years’
(圖片來源:Pors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