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物理謎團可能解開,不同距離觀察鈦-48 核結構會改變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25 日 15:51 | 分類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百年物理謎團可能解開,不同距離觀察鈦-48 核結構會改變

世界周遭一切都由肉眼看不見的粒子組成,物理學家正在不斷深入了解這個神祕領域。最近,大阪公立大學團隊一篇新研究表明,原子的核結構可能根據質子、中子與原子核中心的距離而產生變化。

核殼層模型(Nuclear shell model)是一種描述原子核能量級別的模型,與電子軌域模型略為不同,此模型主要用於解釋核子(質子、中子)在原子核的排列,而質子、中子核殼層相互獨立、在不同能量殼層運行,每個殼層可容納一定數量的核子。

當質子與中子填滿某個核殼層,該核素就會更穩定;此外,特定核子數(2、8、20、28、50、82、126)又稱為幻數,擁有這些數量的核子會形成特別穩定的核。

鈦-48(Titanium-48)是鈦所有同位素裡豐度最高的天然同位素,具 22 個質子和 26 個中子,雖然核子數不符合幻數,但中子數(26)接近 28,因此仍具一定穩定性。

整體而言,核殼層模型在解釋核結構時考慮了對稱性(比如質子和中子的排列遵循類似規律、相互作用顯出鏡像對稱性),但由於核子數量不同,加上相互作用的複雜性,這些對稱性並非絕對,比如一種被稱為 alpha cluster 的結構,指核的外部區域有 α 粒子以特定方式聚集形成不對稱結構。

▲ 鈦-48的核結構會根據與核中心距離從殼模型結構轉變為 alpha cluster 結構。(Source:大阪公立大學

α 粒子與氦原子核相同,都具 2 個質子和 2 個中子,通常在 α 衰變過程釋出,而當發生 α 衰變,鈦-48 就會變成鈣-44,於是大阪公立大學(Osaka Metropolitan University,OMU)團隊比較了理論模型與現有實驗數據,想確定鈦-48 是否具對稱殼層結構或 alpha cluster 結構。

結果表明,鈦-48 會根據與核中心的距離不同,從殼層結構轉變為 alpha cluster 結構;或者說,原子核結構可能根據質子、中子與原子核中心的距離而變化。

這項結果顛覆我們對核結構的傳統理解,有望為重核內部發生的 α 衰變過程提供新線索,由於鈦-48 在宇宙可能參與各種核反應,生成其他同位素,對於理解超新星爆炸、重元素合成過程具重要意義。

新論文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C》期刊。

(首圖僅為示意圖,來源:AI 生成)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