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搜索大麥哲倫星雲,發現數顆古老二代恆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30 日 17:32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望遠鏡搜索大麥哲倫星雲,發現數顆古老二代恆星

人體血管中的鐵、牙齒中的鈣、為思考提供動力的鈉,這些成分都始於某顆死去已久的恆星心臟,若我們能找到活著的古老恆星,就有機會了解更多數十、數百億年前宇宙化學成分。最近,一群科學家將望遠鏡瞄準構成大麥哲倫星雲的恆星,幸運發現從一代恆星灰燼中誕生的古老二代恆星。

當今宇宙多數恆星都是一代恆星演化數代之後的產物,隨著每一代恆星死亡爆炸,核心融合越來越重的複雜元素也隨之散佈到整個宇宙,成為孕育下一代新生恆星的材料。

一代恆星基本上都已消失在宇宙洪荒之中,但少數形成於宇宙年齡 10~20 億歲間的二代恆星仍有跡可循,銀河系就存在一些二代恆星,比如麻省理工學院團隊今年早些時候在銀河系外圍發現 3 顆似乎形成於 120 億至 130 億年前的元老級恆星。

但這些古老恆星數量不到銀河系整體恆星數量十分之一,尋找它們有如大海撈針。

根據另一篇研究,芝加哥大學 Anirudh Chiti 團隊將望遠鏡瞄準另一個目標:大麥哲倫星雲的恆星。

▲ 古老二代恆星恆星能揭開宇宙元素起源線索。(Source:pixabay

大麥哲倫星雲距離地球約 163,000 光年,是銀河系衛星星系之一,於數十億年前被銀河系重力捕獲,研究團隊先利用歐洲蓋亞衛星搜尋大麥哲倫星雲有哪些老恆星,再透過智利麥哲倫望遠鏡進行後續追蹤,發現其中 10 顆恆星鐵含量比星雲內其他恆星少約 100 倍,其中 1 顆名為 LMC 119 的恆星更可疑,重元素含量比大麥哲倫星雲迄今已知的恆星都還少,很可能高齡 130 億歲。

由於它尚未累積出更重元素,研究人員認為它最可能是形成於一代恆星爆炸灰燼的二代恆星;繪製該恆星元素圖後,研究人員更驚訝發現 LMC 119 的碳、鐵含量明顯比銀河系二代恆星還少很多,暗示兩個兩系的重元素形成方式存在未知差異,且年輕銀河系環境可能與大麥哲倫星雲環境不同。

研究人員相信,應該還有更多二代古老恆星潛伏在大麥哲倫星雲內,尋找它們將能挖出更多有關宇宙萌芽時期的新線索。

新論文於今年 3 月發表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

(首圖僅為示意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