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彗星撞地球美歐接力研測,盼 2030 年建立防衛機制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08 日 16:30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預防彗星撞地球美歐接力研測,盼 2030 年建立防衛機制


美國 2022 年測試飛行器撞偏小行星軌道以免撞上地球,如今歐洲派探測器再飛赴標靶小行星研究撞擊後續影響。歐美希望 2030 年能初步建立預防「彗星撞地球」機制。

政治新聞網Politico.eu報導,歐洲太空總署(ESA)的希拉(Hera)探測器7日由馬斯克(Elon Musk)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獵鷹九號(Falcon 9)火箭搭載發射升空,希拉探測器預計飛行一年抵達「迪莫弗斯」(Dimorphos)小行星。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2022年執行「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ART)任務,以時速2萬公里太空飛行器撞擊「迪莫弗斯」,堪稱首次地球防禦測試任務。當時NASA證實成功撞偏小行星自然軌道,這回希拉探測器將研究撞擊後續影響。

直徑約160公尺的「迪莫弗斯」繞行另一顆直徑780公尺小行星「迪迪莫斯」(Didymos),是一對歸類為潛在危險近地天體的雙小行星系統。NASA任務目的為研究究竟要施多大力改變小行星軌道,希望未來用相同技術抵禦威脅。

6,600萬年前希克蘇魯伯(Chicxulub)隕石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

歐洲希拉探測器2026年底抵達「迪莫弗斯」後,將展開深空現場調查,以判定當初NASA撞擊測試的後續影響,評估從小行星中央結構裂縫到周圍漂浮的所有灰塵成分。

希拉是希臘神話的婚姻之神。NASA的DART任務與這次歐洲希拉探測器研究,都是希冀2030年底前為全人類建立應付天體威脅能力。

歐洲太空總署督導各項任務的鄧辛(Rolf Densing)說:「我們面臨的可不是抽象風險,而是現實。地球一直被各種物體撞擊。」

歐洲太空總署小行星資料庫直徑超過100公尺的太空物體有3.6萬多,1,668顆屬「不排除會撞上地球」的觀察名單。雖然觀察名單還沒有天體認定為地球殺手,但有一些值得仔細研究。

2013年一顆隕石在俄國中部車里雅賓斯克(Chelyabinsk)上空爆炸,造成千餘人受傷,多是被建築震動和碎玻璃所傷,是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後地球最嚴重天體來襲事件。這讓人們意識到即便很小的太空物體,當在城市上空燃燒或爆炸時也有可觀破壞力。

襲擊車里雅賓斯克的隕石直徑僅約18公尺,但若襲擊巴黎、倫敦等大都市,後果不堪設想。至於滅絕恐龍的希克蘇魯伯隕石,直徑更超過10公里。

歐洲太空總署太空殘骸司司長克拉格(Holger Krag)表示,科學家確認小行星即將來襲的最早預警時間約10小時前,連疏散一座城市都不夠,遑論計劃消滅威脅。

克拉格表示,人類希望2030年底前建造三座持續掃描宇宙以取得資料的專用望遠鏡,盼將預警時間拉長至三星期,一台已籌足資金,明年於義大利動工,第二、三座地點預定智利與澳洲。

(譯者:陳亦偉;首圖來源:ESA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