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薪資問題,政府政策應減法思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22 日 7:40 | 分類 人力資源 , 財經 , 金融政策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面對薪資問題,政府政策應減法思考

根據主計總處在本月公布 8 月底的工業及服務業就業概況顯示,受僱員工人數為 847 萬 4 千人,本月總薪資平均為 59,420 元。其中,8 月工業及服務業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不含外國籍與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 49,387 元,年增 3.22%;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 13,492 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數為 62,879 元,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 38,793 元。

若以主計總處所公布的資料來看,目前總薪資平均數與最低工資27,470元或明年最低工資28,590元,都有一段距離。由於薪資數據的統計與受僱勞工息息相關,因此,政府公布薪資統計時多會受到社會的關注。

薪資數據的統計僅是反映總體就業市場的情況,可以讓受僱勞工了解市場的薪資給付情況。若受僱勞工的薪資未達到政府公布的平均總薪資,則影響的因素非常多元,包含產業前景、個別廠商經營情況或受僱勞工的工作能力等。

然而,大家往往把薪資低的問題多歸責於企業主,因此,為了提高企業主加薪的誘因,政府就會推出如「加薪減稅」這類政策,希望可以提高受僱勞工薪資。然而,在許多產業均面臨缺工的情況下,廠商面臨的問題是,即使提高薪資也找不到人,故政府推出加薪減稅的政策是否有效,需要一段期間才可以知道。

勿讓「就業安定基金」成為協助企業降低成本的基金

如何提高受僱員工薪資的問題也受到部分國會議員的關注,為此,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在本月17日,邀請勞動部與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就「如何有效提升國內薪資水準,落實保障政府機關單位內勞工之權益」進行專題報告。部分媒體報導,有國會議員認為勞動部「就業安定基金」對於許多職訓課程的效果不彰,請勞動部可以將基金用於幫企業加薪。

就國會議員的建議,有兩點需要提醒:

  • 第一,「就業安定基金」的目的是為了維持勞動供需平衡及促進國民就業之安定,若將基金挪用至幫助企業加薪,則可能會是協助企業降低勞動成本,這只會讓企業更「習慣」支付低薪給員工,讓受僱員工的風險承擔能力增加,不利就業安定。
  • 第二,就課程補助而言,若課程的補助有利於提高員工的就業能力,則職訓課程有助就業安定,應繼續協助受僱勞工接受訓練。然而,若職訓課程與就業安定無關,則如同國會議員所言,勞動部不應該繼續補助。因此,「就業安定基金」的使用不應該違背基金成立的目的應是最基本的原則,基金使用成效應該有追蹤考核機制,才可以避免浮濫補助的問題,進而維持勞工就業穩定。

政府可以全盤檢討既存的薪資待遇相關政策

雖然如何提高受僱勞工薪資是行政與立法部門都非常重視的課題,但是,當政府要推出新的政策來提高受僱勞工的薪資時,政府也應該將過去希望改善薪資待遇的政策一起檢討。根據《中央社》報導「產業電價最高漲14% 工總:電價碳費等壓力吃掉利潤」,若台灣企業在面臨國際環境改變仍要政府吸收成本,則我們很難期待這類企業可以提高受僱勞工的薪資。在此情況下,補貼企業加薪將會是浮濫的補助。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