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電波爆發:揭開磁星起源之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11 月 16 日 0:00 | 分類 天文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快速電波爆發:揭開磁星起源之謎


快速電波爆發(FRBs)是銀河系外探測到的毫秒級事件。快速電波爆發射特性傾向以磁星為來源,這點從銀河系磁星類似快速電波爆爆發,以及快速電波爆主星系的星體形成性質都能證明。然而產生快速電波爆的來源過程仍不明,新研究顯示快速電波爆更可能發生於大質量恆星形成星系,磁星磁場比地球強百兆倍,通常是兩顆恆星合併後形成,並最終超新星爆炸時爆發。

磁星能量強大故成為宇宙最神祕且極端的天體,但我們對形成過程知之甚少。為了尋找快速電波爆,團隊使用加州Owens Valley Radio Observatory的Deep Synoptic Array-110(DSA-110)無線電波望遠鏡,到目前成功定位70個快速電波爆的源星系(其他望遠鏡只定位到23個)。研究員分析30個後,發現快速電波爆主要來自大型且金屬豐富的星系,這是之前沒預測到的結果。這發現改變天文學家對快速電波爆的理解,因原本以為這些現象會出現在各種類型恆星形成活躍的星系。

▲ 這張拼貼照展示DSA-110望遠鏡陣列,天線上方是快速電波爆主星系在天空的影像,星系極為龐大,挑戰現有快速電波爆來源的模型。(Source:Annie Mejia / Caltech)

為什麼快速電波爆更常出現在大質量、金屬豐富的星系?因這些星系恆星通常比其他星系恆星更大,且含更多重元素,是恆星核融合過程產生。重元素讓恆星更大,大恆星死亡後通常會形成磁星。其實84%大質量恆星都是雙星,其中一顆大質量恆星因金屬含量較高膨脹時,多餘物質就拉到伴星,促使兩顆恆星合併。合併恆星會有比單一恆星更強磁場,最終可能變成磁星,並釋放快速電波爆。研究結果暗示,宇宙磁星源自恆星合併的殘餘物。

將來團隊希望利用DSA-110追蹤更多快速電波爆及起源地,並用DSA-2000追蹤更多快速電波爆,DSA-2000是更大無線電陣列,內華達沙漠興建,2028年完成。論文發表於《Nature》期刊。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