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降雨也無法補水,研究:地球進入漫長乾燥時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11 月 20 日 9:59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強降雨也無法補水,研究:地球進入漫長乾燥時期


今年台灣雨特別多,完全沒有感覺受乾旱威脅,但其實科學家發現,地球大規模缺水。科學家根據衛星資料發現,地球淡水總量從 2014 5 月開始急劇下降,此後一直維持較低水準,可能代表地球正進入漫長乾燥的時期。 

聯合國資料顯示,2002~2021 年間,乾旱影響超過 14 億人。截至 2022 年,世界約一半人口,至少一年內都經歷嚴重缺水,四分之一人口面臨「極高」用水壓力,報告警告水資源緊張局勢加劇世界衝突。

從科學觀測,也發現地球在缺水。科學家利用由德國航空太空中心、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以及美國太空總署的重力恢復和氣候實驗 (GRACE) 衛星的觀測結果,發現地球淡水總量從 2014 5 月開始急劇下降。

八年少掉 2.5 個伊利湖水量

2015~2023 年,陸地上儲存的平均淡水量,包括湖泊和河流等液態地表水,加上地下含水層中的水,比 2002~2014 年平均水平低 1,200 立方公里,損失量大約是北美五大湖之一伊利湖水量的 2.5 倍。

在乾旱時期,隨著現代灌溉農業的擴展,農場和城市必須更加依賴地下水,可能會導致地下水供應減少的循環,淡水供應枯竭、雨雪無法補充、地下水供應不斷減少。

根據 2024 年發布的聯合國水資源壓力報告,可用水量的減少給農民和社區帶來壓力,當人們轉向受污染的水源時,可能會導致飢荒、衝突、貧困以及疾病風險增加。

2015 年後嚴重乾旱頻繁

科學家對照全球乾旱事件找到相關性。研究顯示,2014 年底至 2016 年,熱帶太平洋海洋溫度升高,出現 1950 年以來最嚴重的聖嬰現象,導致大氣急流發生變化,改變世界各地的天氣和降雨模式。然而,即使在聖嬰現象消退後,全球淡水資源也未能反彈。全球 30 場最嚴重的乾旱中有 13 場發生在 2015 1 月以後。包括巴西北部和中部的大規模乾旱,隨後在澳洲、南美洲、北美、歐洲和非洲發生一系列嚴重乾旱。

科學家認為全球暖化是罪魁禍首,地球溫度升高導致大氣中含有更多的水蒸氣,帶來更多極端天氣事件,包括強降雨。雖然雨很大,但強降雨之間又出現很長的乾旱期,阻止土壤吸收水分的能力,使地下水更難補充。因此,當出現極端降水時,水沒有滲入地下,而是流失掉,所以雖然大氣中殘留的水分較多,但補充地下水庫的水卻減少。

更多水蒸氣滯留大氣

2014~2016 年聖嬰現象以來,全球淡水水位一直處於較低水準,但更多以水蒸氣滯留大氣。科學家表示,氣溫升高既增加水從地表到大氣的蒸發,也增加大氣儲水能力,故乾旱更頻繁且更強。

這場乾旱仍在持續,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自 2023 年以來,亞馬遜地區持續出現創紀錄的乾旱,甚至比 2014 年引發淡水枯竭的乾旱還要嚴重。科學家表示,全球淡水資源是否會反彈至 2015 年前並維持穩定,還是恢復下降趨勢,還有待觀察。

由於現代氣溫紀錄最溫暖的九年,與淡水突然減少同時發生,作者認為這不是巧合,而是預兆。論文發表於《地球物理學調查》(Surveys in Geophysics) 期刊。

(首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