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美國拜登任內推動「晶片法案」試圖重振美國半導體製造實力的產業政策,同時對於中國的出口管制政策也持續加嚴。
然而,近日雷蒙多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企圖阻止中國是白費工夫。」(a fool′s errand)她認為《晶片與科學片法案》比出口管制更有效。雷蒙多也指出,美國打敗中國唯一方法是保持技術領先。事實上,美國若要維持世界技術的領先地位,是否只要專注創新研發,就足夠確保美國的領先地位,值得進一步討論。
晶片法案與出口管制並不衝突
首先,美國晶片法案與出口管制為兩種不同的政策工具,前者是為了提高美國國內的半導體製造能力並增加美國的就業機會,後者則是為了避免設備、產品與人等與先進技術相關的知識內容輸出至中國,進而使得美國的先進技術被中國竊取。因此,晶片法案的目的是為了確保美國的經濟安全,出口管制則是為了保護美國的智慧財產權與技術知識,阻卻中國的技術研發能力。晶片法案與出口管制政策均可以確保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並不衝突。
其次,當美國實施先進技術的出口管制時,由於先進技術相關的設備、製造與人員等都要受到管制,同時,同一條供應鏈的不同國家與廠商均必須要遵守美國的管制政策,才可以落實出口管制的效果。
因此,只要任何一個國家或廠商沒有配合或忽略管制內容,則管制的效果就會大幅降低。例如,中國華為雖面對美國的出口管制,但其仍被發現透過第三地或第三者取得受管制的先進晶片。換句話說,出口管制必須要符合不同國家與廠商的利益,否則,管制對這些廠商所產生的外部成本,將會讓出口管制白費工夫。因此,美國政府需要與這些供應鏈夥伴國協商才可以達成,這應是雷蒙多會認為美國出口管制政策的效果不彰或白費工夫的主因。
平心而論,由於先進製程的進入門檻高,故具有先進製程技術的廠商家數較少,美國政府要實施出口管制應較為容易。然而,若美國政府要進一步將出口管制範圍擴大的成熟製程,則成熟製程的進入門檻較低,具有成熟製程技術的廠商與國家也較先進製程多出許多,因此,美國要實施出口管制的成本一定會大幅提高。
出口管制白費工夫?台灣可以怎麼做?
再者,若美國欲降低其管制成本,則其必須選擇與其國家法規制度或經濟利益較一致的國家合作,才可以降低實施出口管制的行政成本。換言之,若美國品牌廠商僅以降低生產成本為主要考量,則這些低成本國家的經濟利益是否與美國一致,不無疑問。
若美國可以選擇與其生產互補性高且經濟利益較為一致的國家,例如,台灣或日本,則美國實施出口管制的成本將可大幅減少,此時,美國對中國採取出口管制就不會白費工夫。反之,若美國廠商因為擔心台灣海峽衝突而要求在台灣生產的廠商也需要往馬來西亞、泰國、印度等國家設廠,則美國的出口管制成本將大幅提高。這是因為,當這些國家的政府或當地中間商為了賺取利益而擔任中國在地協力者時,則美國的出口管制將白費工夫。
由上述討論可以知道,我國在與美國進行經貿談判的合作時,除了傳統產業合作,如何尋找生產具互補性的法治國家合作,讓美國出口管制成本降低且符合我國的經濟利益,確保供應鏈的經濟安全,出口管制的外部性內部化,突顯美國與台灣合作的利基,應是政府努力的方向。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