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20 年首度喊出「禁用 TikTok」開始,川普對這款由中國字節跳動(ByteDance)所持有的短影音平台,曾一度展現近乎「非禁不可」的強硬態度。然而,隨著 2025 年 1 月他重新走進白宮後,原本被禁的 TikTok 卻在美國意外「復活」──川普在上任前就釋放出將替 TikTok 「開綠燈」的政治信號,並甚至拋出 50% 與美方合資的構想,這事情八字都還沒一撇,卻已經引發了歐美媒體圈的風暴,右派媒體大肆抨擊川普延續 TikTok 的行政命令,且認為川普難以獲得法律支持。
川普真的是想討好中國,還是想展現自己對中國的「好」以獲取政治利益?TikTok 給美國公司占股 50%,就能解決 TikTok 的國安疑慮?
青年支持度讓部分國會議員開始反悔
川普此番轉向,首先映照在選舉算計:根據《Politico》與《華盛頓郵報》的報導說明,TikTok 在美國擁有約 1 億 7,000 萬名使用者,其中相當大比例是年輕族群。川普在 2024 年大選期間在年輕選民中得票不及民主黨,但比起 2020 年已顯著成長,他也多次在公開場合以「贏得年輕人 36 個百分點」的誇大方式來標榜自己在青年世代的潛力與吸引力。TikTok 能夠掌握龐大的網路聲量,對政治人物而言,等同於一條直接對話年輕選民的管道。
在競選期間,川普團隊曾發現 TikTok 在傳播政治訊息、進行輿論動員方面擁有極大優勢,他本人甚至在 Truth Social 上公開讚許自己在該平台「表現極好」,直接將自己在年輕選民間的政治收穫歸功於 TikTok。 而這種與年輕選民之間的「互動」,也讓部分議員的態度開始轉變──儘管先前多位兩黨成員都支持 2024 年 4 月頒布的法案,明文要求 TikTok 在美國必須停止營運,除非能徹底去除中國控制權。
然而隨著大選結果揭曉,一些共和黨籍或民主黨籍人士,在面對龐大的青年網路聲浪時開始感到擔憂:他們不僅顧慮到來自選區的抗議,也擔心長期禁用 TikTok 可能導致美國當代與年輕一代的政治互信更形撕裂。《華盛頓郵報》引述多名不願具名的國會助理稱,國會內部確實已有少數人對強硬禁令「悔不當初」,甚至有人明白表示自己當初「投票太快,現在看到反彈才後知後覺」。
▲ TikTok 在美國有大量年輕使用者。(Source:Statista)
美國企業的潛在好處?
在尋求「救活」 TikTok 的同時,川普提出了「50% 由美國公司持股」的構想:川普認為 TikTok 只要讓讓美國企業進行大量投資,就能換取 TikTok 在美繼續運營的合法地位──之所以鎖定在 50% 的股權比例,是因為他的幕僚認為,假設美國公司能取得實質控股權、或至少掌握核心經營決策,就能解除國家安全憂慮、並對國內輿論有個「交代」。
事實上「投資」而非「買下」TikTok 對於美國企業或投資人來說,是一塊相當誘人的大餅──TikTok 在美國擁有數以億計的用戶和可觀的廣告收入,相關商業生態系也涵蓋電商、直播、網紅經濟、數位行銷等多重領域。不管美國社群龍頭包括 Meta、Google 等公司如何朝著短影音布局,都無法撼動 TikTok 的社群黏著度。若川普能促成一個新的「TikTok America」模式,將不只吸引矽谷資本,也有望給華爾街、新創基金帶來豐富的商業機會,且掌控 50% 視同投資而非買下,也不容易得罪中國政府。
《Politico》指出,世界首富馬斯克還有一些財團已對 TikTok 的 50% 股權展現出濃厚的興趣,若一半股權能真正落實,未來美方可在演算法、資料、市場上擁有更多發言權。 然而,這個看似讓美國企業「撈好處」的提案,也同時衍生另一層問題──若字節跳動依舊保有另一半股權,且演算法仍在中國境內維護與開發,那麼究竟能否真正消弭「中國政府可能干預 TikTok」的疑慮?對此,《華盛頓郵報》引述專家評論指出,即便持股比例對半分,美方仍須在技術透明度與管理權限上擁有關鍵保證,否則單純用股權區隔,並不足以防範可能的數據竊取與演算法操控風險。
▲ TikTok 的營收成長可期。(Source:Statista)
為什麼大法官支持「縮減言論自由」
TikTok 的未來之所以陷於政治爭議,也與最高法院的裁決密不可分:早在 2024 年拜登政府簽署的《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式法》(Protecting Americans From 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s Act)生效後,TikTok 便面臨必須出售或全面下架的命運。該法案主要依據國會對「中國政府可能藉由 TikTok 進行資料蒐集與潛在宣傳操作」的高度憂慮──最高法院最終在 2025 年 1 月中,川普上任前兩天一致支持該法案的合憲性,指出政府針對國安風險所採取的做法「有其合理依據」,儘管法院也在裁決書中承認「對於超過 1 億7,000 萬美國民眾而言,TikTok 承載了豐富的言論自由空間」──大法官之所以認可該法,是因為國會在國安評估中,認定字節跳動和中國政府之間的關係難以切割。
美方曾試圖在法庭上提交部分機密證據證明「中共能夠藉由後台演算法進行暗中操控」,但由於無法提供辯方全面閱覽,最終法院未正式採納。不過,最高法院在書面意見中強調,即便當下沒看到中國政府實際運用 TikTok 進行「輿論滲透」的直接證據,也不能排除「未來出現」的合理可能性。 換句話說,對最高法院而言,若要在「言論自由」與「潛在安全風險」之間做取捨,後者更具優先性。於是,法院正面回應了國會「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立法精神。除非川普能在法律框架內提出足以打消這些疑慮的新措施,否則 TikTok 在美國境內依舊面臨高昂的法律風險。
TikTok 的短暫熄燈與川普政治秀
TikTok 在美國近期曾有一場「假性關停」,引發輿論一片譁然。TikTok 在 1 月 19 日晚間到隔日清晨的約 13 小時內,於美國地區無法使用。官方隨即發布跳出式訊息,直言因「最高法院維持原法案,並確認禁令生效」所致。這個操作看似嚴格遵守法律,卻也被部分政界人士解讀為「施壓戰術」:TikTok 讓龐大的美國用戶感受到失去平台的衝擊,也同時營造一種「若想繼續使用,就必須靠政治介入」的氛圍。
沒多久,川普立刻在社群平台上表態將以行政命令延長出售期限或放寬執行。隨後,TikTok 在短短數小時內恢復服務,並再度以跳出式訊息感謝「川普總統為此事所做的一切」。若從政治行銷角度分析,TikTok 的這波復活過程,不僅讓自己成為新聞焦點、也創造了川普力挽狂瀾的英雄形象。這場「戲碼」成為川普新的政治焦點,而他的「Save TikTok」口號也被支持者做成標語,在造勢會場中高舉。
而在川普支持 TikTok 的背後,外界也關注到他與中國官方互動的微妙變化──根據中國官媒與川普本人在 Truth Social(川普本人所創辦的社群)上的貼文,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任前夕「進行一次良好的電話溝通」,表示兩國將會在貿易、毒品管制、TikTok 等議題上找出共同解方。
而在川普的就職大典前,身為川普新內閣之一的馬斯克,還被媒體拍到與中國副主席韓正會面,談及擴大特斯拉在中國的投資合作。這些訊息拼湊起來,讓外界更加肯定川普政府對與中國之間的「經貿互利」,可能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合作默契。 不過,這並不代表川普對中國政策的強硬基調就此一筆勾銷:他在就職典禮上依舊強調要「收回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也頻頻批評中國在全球經貿、軍事等層面的擴張野心。
▲ 這番在 TruthSocial 的言論引發爭議。(Source:Truth Social)
未來走向的多重可能
拖延禁令的關鍵仍在於如何合法化──川普若想讓 TikTok 繼續營運,理應要有能證明「該程式已不再受中國政府控制」的方案。美國公司擁有 50% 股權看起來像是一步能解套禁令的好棋,但《華盛頓郵報》引述技術法學專家的分析指出,演算法與用戶資料才是掌握在誰手裡的關鍵。如果字節跳動仍掌管核心技術,且工程師依然在中國本土開發與更新,恐怕不足以打消美國決策圈對於情報滲透與竊取的疑慮。
此外,該提案在技術與商業運作層面也充滿挑戰,演算法若要在美國土壤上重新撰寫或改動,需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跨境數據處理與伺服器設置則要由哪一方負責?若無明確規範,整個過程可能遭到反對方質疑「只是在華麗包裝下轉移視線」。因此,許多政策觀察人士強調,川普若真想「拖」而不「禁」,勢必要與國會、最高法院釐清何謂真正的「去中國化」。
但即便部分國會成員的態度開始轉變,美國國內、尤其是右派媒體依舊對 TikTok 抱持敵意,美國國內對於 TikTok 的看法仍然呈現撕裂態式。一方面,許多企業與投資方明確想搶搭短影音帶來的龐大利潤;另一方面,國安與國會保守派勢力仍對 TikTok 存疑,像共和黨參議員 Tom Cotton、Pete Ricketts 等人已表示強烈反對任何延期,他們認為既然拜登已簽署法案且最高法院也裁定支持,就不應該藉由總統行政命令來打亂立法進程,否則無異削弱國會的權威與憲法分權。
更值得注意的是,最高法院雖然承認 TikTok 在言論自由上的重要性,但對國安隱憂的立場依舊非常謹慎。若川普無法提出足夠具體的「去風險」做法,即使暫緩禁令,也難保未來不會引發再度司法挑戰。就算美國公司當真持股 50%,演算法與相關資料如何管理,由誰審核、是否真的能去除中國干擾等都還需要更多的細節談判,中國政府是否會同意 TikTok 讓渡巨大股權與演算法的管理,也是未知數。
川普之所以急於在就任首日,就使出暫緩禁令一招,是因為他明白此事牽動美中關係政治版圖的多重利益,以拖待變的行政命令即便不能解決 TikTok 禁令問題,也能展現川普對中方的「誠意」,往後的部分談判還有機會能賣個人情。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