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火星是寒冷且死寂的行星,但仍然擁有獨特的自然之美。以下圖片展示地球無法見到的景象。
火星大氣層稀薄且脆弱,95% 是二氧化碳(CO₂)。火星冬季來臨時,CO₂凝結並在極地地表形成厚厚冰層,覆蓋地面數月之久。春天到來後,氣溫逐漸回升。陽光穿透這層半透明CO₂冰,使下方地面升溫。溫暖地表會使底層CO₂冰昇華為氣體,氣體聚集在固態CO₂之下,之後衝破冰層脆弱點釋放,有時甚至噴發成間歇泉,將較深層黑色物質噴到冰上。
NASA火星偵察軌道衛星(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MRO)的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 (HiRISE)2018年10月拍到火星間歇泉,還曾拍到其他火星CO₂間歇泉照片。
▲ 這張HiRISE影像顯示火星北極地區沙丘不同深色形狀和亮點。亮點是凍結的二氧化碳昇華為氣體噴發處,將較深色物質散佈表面。(Source:NASA)
某些火星CO₂間歇泉噴發後,會形成直徑達1公里的黑色斑塊。這些噴發蘊含極大能量,可達時速160公里。有時噴發會在冰層下方形成黑色區域,呈類似蜘蛛的形狀。科學家將這些地貌稱為「蜘蛛地形」(araneiform terrain)。這些地形通常以群集的形式出現,使火星表面看起來像起了皺紋。
▲ 攝於2018年5月13日,當時火星南極為冬季,被二氧化碳冰層覆蓋,春天太陽回歸後,「火星蜘蛛」紛紛從冰蓋冒出來。(Source:NASA)
▲ 火星間歇泉機制。春天到來時,冷凍二氧化碳因太陽輻射變暖昇華為氣體,使冰層下壓力不斷增強,最後穿過季節性冰層薄弱處噴發,同時攜帶塵埃在表面形成黑斑。(Source:Aye, K.-M. et al. (2018))
目前,解釋火星CO₂循環如何形成這些地貌的機制稱為「基弗模型」(Keiffer Model)。季節性冰蓋會形成一層不可滲透的半透明CO₂冰層並在底部昇華,導致高壓氣體在冰層下方聚集。這些氣體會使冰層懸浮,最終破裂,噴出高速CO₂氣流,將沙粒大小的顆粒帶入噴流,形成斑點並侵蝕出溝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