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靈長類動物首見,鸚鵡會自己調味食物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4 日 9:57 | 分類 生物科技 , 科技趣聞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非靈長類動物首見,鸚鵡會自己調味食物

聰明的鳳頭鸚鵡不只會學人說話,對吃還很講究,會把食物放在水裡洗一洗,還會把硬麵包放到水裡泡軟,且不遺餘力浸泡,如爬上梯子或把路上東西移開。科學家最近又發現,鸚鵡還會替食物調味,讓食物更好吃。

戈芬氏鳳頭鸚鵡 (Cacatua goffiniana) 讓動物生物學家注意一段時間,先前發現,這種鸚鵡懂得延遲滿足,如果知道等待會有更好的獎勵,就會抵抗吃零食的誘惑。牠們會評估情境,如只看一眼就能知道物體是重或輕。

動物生物學家也發現,鳳頭鸚鵡是第三種不只會用工具,還能攜帶多種工具預備日後使用的動物。科學家形容,鸚鵡隨身攜帶多種工具就像人帶著內六角扳手。

最新研究發現,鸚鵡對吃也很講究。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和獸醫學研究員有次發現,兩隻鳳頭鸚鵡將煮熟馬鈴薯片浸入藍莓味豆漿優格,似乎想替食物調味。

為了研究這行為,研究員在早餐時觀察 14 次每次 30 分鐘。18 隻鳳頭鸚鵡都有裝食物的碗,碗裡有馬鈴薯或麵條,以及三種浸泡介質:淡水、豆漿優格和藍莓口味豆漿優格。

浸泡是為了讓食物變好吃

結果是 18 隻鸚鵡一半更喜歡吃麵條,且將麵條泡入藍莓優格的次數,比泡入原味優格多兩倍,但不會把食物泡水,代表與原味優格相比,鳥更喜歡吃藍莓優格。且鳥泡食物時非常有活力,會拖曳、滾動和按壓食物,應是為了讓食物沾更多優格。

為了排除其他解釋,研究員測試鸚鵡是否只是洗食物,但鳳頭鸚鵡將食物留在優格的平均時間為 3.2 秒,明顯短於泡水 22.9 秒,證明浸泡是為了調味。研究員也單獨測試優格顏色偏好,發現沒有明顯差異,表示鸚鵡浸泡選擇基於味道而不是視覺。

非靈長類動物首次發現

這項食物偏好測試很有趣,反映鳳頭鸚鵡喜歡麵條跟藍莓這種組合,優於單獨吃麵條或優格,至於馬鈴薯無需調味,團隊指出,先前唯一顯示動物會調味食物的研究是 1960 年代發表,日本獼猴會將馬鈴薯浸入鹽水,是首次發現靈長類動物譜系外的食物調味行為。

研究員指出,現在還不清楚是一隻鳥教會其他鳥,還是某鳥種天生偏好,食物調味行為機制還不清楚,但再次證明,戈芬氏鳳頭鸚鵡有解決問題和連續規劃的超高認知力。論文發表於《當代生物學》期刊。

(首圖來源:Flickr/John CC BY 2.0)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