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 的出現,讓打造「AI 原子彈」不再只是大企業和大國家的專利,而這樣的效應,已經開始在台灣發酵。
2月7日,一個名為「FreedomGunpla R1」(自由鋼普拉R1)的台灣開源AI主權模型開發提案,一天之內,在Facebook上獲得近700次分享,和逾千個按讚數。支持者不乏許多台灣知名軟體開發者、學者,與創業者。
該項提案是由台灣連續創業家、同時也是台灣生成式AI年會共同主辦人薛良斌發起,目前核心成員包括有,曾在Meta、亞馬遜AI團隊實習,並有繁體中文大語言模型訓練經驗的台大資工博士候選人林彥廷,以及獲Nvidia投資的知名雲端解決方案公司Ubitus創辦人郭榮昌及其團隊。
民間發起,台灣首個開源版主權AI專案誕生
不同於過去被稱為「台版GPT」的本土大語言模型計畫TAIDE背後,主要是由國科會支持,自由鋼普拉R1則是由民間發起,可以說是台灣開源版主權AI。
但,台灣既然已經有TAIDE這樣的專案,為什麼還需要自由鋼普拉R1?
薛良斌認為,過去台灣訓練的AI大語言模型,最大問題是缺乏推理能力,也不夠聰明,而基於DeepSeek R1的模型基礎與訓練方法,將有機會打造出更強大、更貼近實用需求,也具備更好繁體中文與台灣文化內涵的台版AI推理模型。
他強調,這不只是一個技術專案,更是文化與價值工程。
對此,業內支持的人多,卻也不乏有一些不同聲音,例如:以DeepSeek R1模型為基礎,是否為打造台版GPT的最佳選擇,就存在討論空間。
數十年難得一見,台灣AI搶市的機會窗口來了
但薛良斌認為,眼前是台灣數十年難得一見的機會,而這個窗口期限不會太長,如果不盡速啟動,恐怕機會不再。
所謂機會窗口,主要是郭榮昌所說:「(DeepSeek)技術上是好的開源模型,但是思想上會與自由世界有偏差。」在去除DeepSeek存在的「對齊中國價值觀」問題,以及資安疑慮前,全球多數企業和組織不會輕易採用。
因此,誰能在不削弱該模型能力的情況下,率先校正DeepSeek R1的價值觀,就有機會搶到中國以外市場,主流AI開源推理模型的地位。
「Hugging Face(開源社群平台)有個Open-R1專案。如果他們先訓練出來,那大家用他們就好了。」薛良斌以此說明,速度為什麼至關重要。
試想,基於商業競爭等考量下,只要Open-R1能解決前述價值觀的問題,即便未能針對繁體中文和台灣文化做強化,台灣企業也可能立刻選用,更別說其他國家的使用者。如此,即便後續有人要持續投入發展台灣主權AI模型,也可能會因為使用者缺乏,最終無以為繼。
反之,台灣若能搶先一步,讓全世界注意到,台灣率先修正DeepSeek R1的中國價值觀,做出全球可用的領先AI推理模型,就有機會爭取領先地位。
此外,因為該提案計畫強化繁中能力和台灣文化,一旦成功,台灣就會像是擁有一個不僅具備全球知識,同時也對台灣有深入了解的專家導師。台灣企業、組織在這個基礎之上開發AI應用、做AI導入,將更得心應手,甚至在全球競爭占有領先優勢。
薛良斌預期,若能成功打造這個導師模型,台灣企業也將跟上這波全球AI大浪潮,加速實現產業升級。
從硬體強國到軟體領導者,台灣AI的轉型關鍵
Google機器學習開發專家暨亞太智能機器創辦人吳柏翰指出,鋼普拉R1這樣的專案可以視為一個國家模型,如果成功推動,後續相關的AI應用開發商,就可以此為基礎,接續推動AI行業模型、企業專家模型,幫助模型應用落地,擴大影響力。
再更直白一點說,就是台灣將有機會在AI時代賺到更多錢。當有人賺到了錢,就會再有更多人使用,那麼,對這個開源AI模型的投入就不會只是打水漂,而是能夠創造出真正的價值,並且長期發展下去。
當然,這目前還只是一個理想,要啟動該專案,除了預計需要先募集到3千萬元資金,繁中資料的缺乏,也是問題。
此外,薛良斌在提案中也寫明,調校DeepSeek R1的價值觀,會讓模型變笨,而要讓變笨的模型提升智力,「具可行性,但是機率低,需投入更多資源驗證」,他也不能保證一定成功。
但與其等待別人再有新模型突破,只是停留在討論和思考,他相信直接動手實踐,才有機會找出答案,也才有實現目標的可能。過去這段時間暴紅的DeepSeek團隊,正是一個用實際行動打破不可能的最佳例證。
而且即便自由鋼普拉R1最終未能達成理想目標,對台灣還是可望帶來正面效應。
台灣網路公司KKBOX前總裁暨Visionary Capital創辦人李明哲認為,過去軟體開源專案多不需要群募,但訓練AI大語言模型有資金和算力門檻,所以如果這項提案可以解決各種非技術面問題,讓社群參與式的開源,在AI世代這個新戰場萌芽,「多點人有參與這類事情的經驗,肯定對台灣是好事」。
AI熱潮發展至今,台灣確實穩穩守住AI硬體中心的地位,而不論是星際之門(Stargate)的推出,還是DeepSeek被預期可能帶來的傑文思悖論(Jevons Paradox)發威,都有望將台灣的硬體紅利期拉得更長。但從過去PC、手機時代的歷史經驗可以看到,硬體不可或缺,但軟體往往才是最大贏家,也是真正能主導市場走向的人。
台灣會在AI時代掉隊,還是搶占先機,現在正是關鍵時刻。
(作者:何佩珊;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