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過去 10 年,才有科學家開始探究利用地球自轉能量來產生電力的可能性,如今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 Christoper Chyba 所領導的團隊宣稱,他們成功打造出可用利用地球自轉來發電的裝置。但這樣的實驗是否最終能成為一種可行的再生能源來源仍有待觀察,該團隊的同行也對這個實驗結果有所懷疑。
根據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Research》期刊上的論文,Chyba 團隊設計了一個由弱錳鋅鐵氧體( manganese-zinc ferrite)導體及兩端電極構成的特殊裝置,他們以 57 度的角度擺放,使其垂直於地球的自轉方向與磁場。結果,他們觀察到這個裝置產生了 17 微伏(µV)的電。
另一篇刊登在《自然》期刊的論文指出,這是一個「具爭議但引人好奇」的結果,畢竟如此微小的電(大約只有單一神經元放電所釋放電壓的一小部分),很難驗證是否是其他效應導致的觀察結果。
未參與該研究的威斯康辛大學歐克萊爾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Eau Claire)名譽物理學家 Paul Thomas 指出,這個想法有點違反直覺,而且是自法拉第以來就一直存在的爭論。至於退休物理學家 Rinke Wijngaarden 在其 2018 年的實驗中發現,並未觀察到這樣的效應,所以他深信 Chyba 等人的理論不可能正確。
理論上,該裝置可以透過讓發電機穿過地球磁場來產生電流,然而地球磁場的是靜止的。正如上述期刊所指出的,電子可能會因此重新自我排列,產生一股反作用力,進而抵消這種效應。
對此,Chyba 和他的團隊聲稱,他們已找出一種特殊材料來修正這個問題,該材料透過保持裝置內部相同的靜電力而不易出現上述電子重新自我排列的現象。至於結果如何,還要看 Chyba 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定。關於我們是否真能利用地球的自轉能量來發電,仍需要後續的大量研究才能清楚判定。
(首圖來源:Physical Review Research)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