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買單的代價,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版圖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28 日 8:00 | 分類 中國觀察 , 國際貿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中國買單的代價,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版圖

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墨西哥提議對中國祭出與美國同步的關稅,並呼籲加拿大一同加入,打造「北美堡壘」,聯手遏止中國廉價商品傾銷。貝森特強調,這些關稅將由中國企業自行吸收成本,對美國通膨影響有限,同時促進北美供應鏈重組與製造回流。

關稅防線將落實「去中國化」趨勢

美墨加三國聯合對中國施壓,實際上正在加速北美經濟圈的形成與深化。這種區域經濟整合不僅依賴關稅做為政策工具,更是一種經濟安全戰略,目的在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建立一個具韌性且可控的區域供應體系。這與近年來全球盛行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戰略高度契合,特別是在醫療用品、戰略性原材料以及先進製造等領域,北美供應鏈的內嵌程度將明顯提升。

中國被排除於北美關鍵產業供應鏈之外,北美區域內投資與生產布局勢必加速回流,資本、技術與勞動力將更多集中於北美內部經濟體,形成「去全球化」與「區域重組」並存的新局面。

美墨加聯手設置貿易壁壘,不僅衝擊中國出口導向經濟模式,也促使全球企業重新布局供應鏈。中國做為全球製造中心的地位因勞動力紅利消退、政策風險上升及地緣政治衝突而逐步鬆動。美國與鄰國築起區域關稅防線,將加速企業將供應鏈轉移至墨西哥、東南亞或美國本土,進一步鞏固供應鏈「去中國化」的趨勢。這一變化將對中國經濟產生長期影響,並推動北美經濟圈的深化與韌性增強。

中國商品利潤壓縮,低價商品何去何從

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強調中國將自行吸收美墨加聯手祭出的關稅成本,以降低美國通膨壓力時,這樣的論點雖有一定道理,卻忽略關稅衝擊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多層次傳導效應。中國企業在短期內,確實可能為了維持北美市場份額,選擇壓縮利潤、降低價格來消化關稅成本,但這只是表面的經濟反應,背後牽動的是整個全球貿易與物價結構的深層變化。

當中國商品的利潤空間大幅縮減時,企業將被迫尋求其他市場以分散風險並轉嫁部分成本。東南亞、南美和非洲將成為主要承接區。大量中國低價商品的湧入可能會擠壓當地產業的生存空間,壓制物價上漲,甚至引發局部產業的通縮壓力。

中國深化與東協、非洲等新興市場合作

而且為了應對美墨加聯手設下的關稅壁壘,中國可能會重新調整出口結構和生產策略。某些高附加價值且替代來源有限的產品,如果中國企業選擇縮減出口或轉向內需市場,則可能在北美、歐洲等先進國家形成供給緊縮,進而推升這些國家的輸入型通膨。這種「一端低價傾銷、一端供給緊縮」的雙向價格效應將加劇全球物價的分化與失衡。發展中國家將面臨外部低價衝擊,而先進經濟體則需要承擔高價進口壓力。

關稅戰對全球貿易格局和供應鏈結構影響甚巨。北美經濟圈透過關稅壁壘加速內部產業鏈整合,排除中國因素,形成「友岸外包」與「供應鏈陣營化」的新格局。與此同時,中國深化與東協、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合作,尋求替代出口通道,將過剩產能和低價產品轉移至這些區域。

最終,全球經濟將演變為「高附加價值閉環陣營」和「低價產能輸出陣營」並存的雙元格局。這種產業與貿易秩序的重組將為全球經濟成長、通膨治理和跨區域經濟合作帶來長期且難以逆轉的結構性挑戰。

(首圖來源:AI 生成)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