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歐洲中央銀行(ECB)會議上發表的研究,如果一間公司能熬過人工智慧(AI)帶來的顛覆性變革,從長遠來看,AI 將有助於其長期發展。
該研究作者使用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數據,以及涵蓋 2017 年至 2021 年期間的調查,發現製造業中早期採用 AI 的企業,在用機器人取代人力後,生產力最初出現下滑。然而,這個發現與主流論述相悖,後者通常認為 AI 能提升工作效率,並在許多情況下「增強」工作,而非完全取代人類勞動力。
該論文的作者之一 Kristina McElheran 在會議上表示,「短期內,我們看到許多陣痛。」生產力下降是 AI 干擾製造商既有運作模式的副作用,例如影響企業維持低庫存的管理方式。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公司開始在銷售成長、生產力和就業等各方面都表現優異,前提是能撐過這場動盪。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 研究員 McElheran 認為,「能撐過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挑戰的一部分」,這種反彈通常不會發生在歷史較悠久的企業,這些企業往往規模較大,且很難完成這項工作。
McElheran 與研究團隊分析 3 萬間企業,發現 AI 採用率在研究期間從 7.5% 上升至 9.1%。
在會議開幕致詞中,歐洲央行行長 Christine Lagarde 表示,歐洲約有 23%~29% 勞工 面臨 AI 帶來的高度影響,但這不必然意味著「就業災難」(job apocalypse),因為舊職位雖可能被淘汰,但新職位也會隨之誕生。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