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近日在社群平台 X 發文宣布,美國聯邦總務署(GSA)的 IT 團隊透過將 14,000 卷磁帶轉換為永久的現代數位紀錄,每年可節省約 100 萬美元。不過,許多 X 用戶及網友指出,儘管磁帶看似過時,實際上在許多資料儲存情境中依然是最佳選擇。
根據外媒 Tom’s Hardware 報導,磁帶儲存設備仍持續推陳出新,磁帶儲存所依循的 LTO(Linear Tape-Open)標準仍持續發展中,並具備強大的技術路線圖,不斷推進儲存密度。同時,磁帶儲存裝置也在介面技術上持續創新,例如上個月就有支援 Thunderbolt 5 的新型產品問世。
The @USGSA IT team just saved $1M per year by converting 14,000 magnetic tapes (70 yr old 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storage) to permanent modern digital records.
—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DOGE) April 4, 2025
隨著 AI 超大規模資料中心(hyperscalers)需求持續成長,包括華為等企業正開發以磁帶儲存為核心的全新儲存子系統。事實上,與硬碟(HDD)或固態硬碟(SSD)相比,磁帶儲存更便宜,對環境污染也更小。
即使現在有指甲大小的 micro-SD 卡可儲存高達 1TB 的容量,或者消費級 SSD 可提供超過 14 GB/s 的傳輸速度,但傳統磁性儲存媒介如 HDD 和磁帶仍占有一席之地,因為它們在特定應用上仍具優勢,或能提供理想的性能與成本平衡。
針對美國政府這次淘汰的 14,000 卷磁帶,有網友在 DOGE 貼文下引用多篇文章,指出磁帶在各種規模的組織中依然是備份的熱門選項,並預測這項技術在「未來數十年內仍會持續存在」。磁帶儲存之所以仍具吸引力,在於其超大容量、穩定的技術發展藍圖、已知的耐用性(估計可達 30 年)、低能耗、較低的總持有成本(TCO),以及其在冷資料儲存中的高度適用性。
目前還不清楚 GSA 將採用何種儲存系統與媒介取代原有磁帶方案,該轉型是否能真正實現每年節省百萬美元的效益,也仍有待觀察。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