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高溫肆虐全球的聖嬰現象結束後,科學家看見為地球降溫的反聖嬰回歸,但反聖嬰不僅很晚才到,且來去匆匆,科學家宣布這次微弱的反聖嬰已結束,地球氣候模式進入難預測的中性區,地球將繼續籠罩在高溫之下,摩根士丹利報告預期世紀末前地球均溫至少上升 3°C。
反聖嬰和聖嬰現象,是熱帶太平洋海面溫度和大氣變化的交替模式,雖然這些階段起源於太平洋,但它們的影響卻遍及全球,塑造氣溫變化、降雨、颱風和龍捲風活動等天氣和氣候模式。地球以不規則的周期在這兩個階段之間擺動,通常每兩到七年一次,中間有一個「中性」階段。
前兩年地球經歷強聖嬰現象,陸地與海水都創下破紀錄高溫,直到去年秋天,科學家觀察到大氣首次出現反聖嬰跡象,通常代表熱帶太平洋海溫會低於平均水平,但真正的海水降溫直到今年 1 月才出現,4 月就結束,科學家稱「持續時間非常短暫且奇怪」。
目前大氣呈現所謂的厄爾尼諾─南方濤動 (ENSO) 中性時期,預估中性階段將持續整個春季、夏季,至少持續到初秋。不過科學家表示,雖然全球目前處於中性階段,但並不代表天氣會平靜或正常,只是在中性時期,可預測的信號會減弱,使預測更具挑戰性。
歐洲 3 月溫度再創紀錄
今年所有主要海洋的海面溫度與幾乎所有陸地地區的溫度將高於平均。歐洲 3 月氣溫比平均上升 6℃ 多,比 2014 年 3 月最熱月高 0.26℃。歐盟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表示,3 月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時期高 1.6℃。上個月北極海冰面積也降至 47 年衛星記錄以來 3 月最低,前三個月也創歷史新低。
氣候變遷的主要驅動因素是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全球科學界一致認為氣候變遷是由人類造成的,如果不加以解決將會產生嚴重後果,但美國總統川普卻稱氣候變遷為「騙局」。倫敦帝國學院氣候科學家表示,世界「正深陷人類造成的氣候變遷泥潭」。
世紀末氣候災難將至
摩根士丹利最近空調需求不斷增長的報告指出,地球幾乎肯定會超過《巴黎協定》規定的閾值,即世紀末前全球平均氣溫升幅不超過工業化前 2℃ 目標。「基準預測」是全球氣溫上升 3℃。
氣溫上升 3℃,海平面上升可能會淹沒許多沿海城市,還有極端天氣、持續的熱浪、蟲媒疾病的蔓延、物種大面積滅絕及農作物產量下降。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最近算出,如果全球氣溫上升 3℃,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可能平均下降 10%。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學者預測,到 2049 年,氣候變遷造成的成本每年可能超過 38 兆美元。
- Record global temperatures in March illustrate threat to climate goals
- The “Weird And Weak" La Niña Is Over And Earth Has Slipped Into The Neutral Zone
- Climate Change Could Become a Global Economic Disaster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