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好奇號」發現方鐵礦,確認古代大氣層豐富性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23 日 10:15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NASA「好奇號」發現方鐵礦,確認古代大氣層豐富性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探測車在火星上發現了一種豐富的礦物質,這一發現揭示了以往軌道探測器無法察覺的地質與大氣演變。這種名為「方鐵礦」(siderite)的鐵碳酸鹽礦物,可能是支持火星曾經擁有濃厚二氧化碳大氣的關鍵證據,這種環境曾使火星能夠支持海洋、湖泊和小溪的存在。

探測車「好奇號」(Curiosity)在探索蓋爾隕石坑的夏普山時,對四個不同高度的岩石樣本進行了化學分析,其中三個樣本顯示出相當多的方鐵礦,而另一個樣本則含有其他鐵質礦物,這些礦物是方鐵礦分解後形成的。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上,顯示火星地殼中儲存的碳比先前認為的要多。

研究小組的主要作者本傑明·圖托洛(Benjamin Tutolo)表示:「在蓋爾撞擊坑中發現豐富的方鐵礦是我們理解火星地質和大氣演變的一個驚人且重要的突破。」

這項發現為火星曾擁有適合液態水存在的化學和環境條件提供更多證據,這些條件可能與火星的過去可居住性有關。科學家們認為,火星表面水的存在需要更高的氣壓和溫度,這使得他們相信,儘管今天的火星大氣極為稀薄,但在過去它的二氧化碳含量是相當豐富的。

在火星的古代環境中,火山活動可能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氣體逃逸到太空,但仍有足夠的二氧化碳留在大氣中以支持湖泊和河流的存在。過去三十年來,研究人員發現了許多水在古代火星流動的證據,但至今為止,關於大氣的岩石紀錄中仍缺少碳酸鹽礦物的存在。

好奇號在不到兩英吋的深度進行了鑽探,並利用其化學礦物儀器(CheMin)進行X射線衍射分析,發現方鐵礦的存在表明這些岩石可能是在平靜的水域如湖床中形成的,而非火山或熔岩。這些發現讓科學家們更深入地理解火星的過去,並為未來的研究開啟了新的視野。

科學家們指出,如果在其他富含硫酸鹽的區域也能找到類似的碳酸鹽,這可能代表著火星古代大氣的一個隱藏寶庫,未來的觀測將有助於確認這些發現,並揭示火星在失去大氣過程中的變化。

(首圖來源: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