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套?馬來西亞單月進口 Nvidia GPU 近 30 億美元創新高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10 日 11:12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國際觀察 , 晶片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白手套?馬來西亞單月進口 Nvidia GPU 近 30 億美元創新高

全球 AI 熱潮推動高效能晶片需求激增,根據台灣政府官方資料顯示,馬來西亞在今年年 4 月 GPU 進口金額突破 27.4 億美元,不僅打破前月紀錄,更寫下單月新高。外界高度關注,這是否已成為 Nvidia 晶片繞道出口的新樞紐。

據統計,馬來西亞今年前四月共進口價值 64.5 億美元的 GPU,遠高於 2024 年全年 48.77 億美元的水準。成長幅度驚人,顯示該國在全球 AI 晶片供應鏈中的角色正在迅速升溫。

若進一步拆解每月數據,可見增幅幾乎呈爆炸性成長:

  • 1 月:11.2 億美元(年增 700%)
  • 2 月:6.27 億美元
  • 3 月:19.6 億美元(相較 2023 年增加 3,400%)
  • 4 月:27.4 億美元(較 2023 年再增 3,400%)

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進口的 GPU 多來自美系晶片大廠 Nvidia。該公司預估 2025 會計年度第一季(2 月至 4 月)營收為 430 億美元,而馬來西亞單季進口金額就高達 53.3 億美元,等同於 Nvidia 營收的 13%。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規定,若單一市場貢獻超過 10% 營收,應於財報中揭露具體來源國。

但外界預期,Nvidia 未必會公開馬來西亞的實際出貨量。這是因為該公司已啟用新的「依帳單地點列示地理營收」報告方式(Geographic Revenue Based Upon Customer Billing Location),只需揭露帳單所在地,而不需提及實際貨物流向。換言之,即使貨物運往馬來西亞,只要開立帳單地點非該國,便不受揭露義務限制。

此舉引發市場對 Nvidia 資訊透明度的質疑,也可能使美國監管機構,像是 SEC 或商務部(BIS)進一步審視其報表與出貨政策。尤其在美國持續收緊對中國與東南亞地區晶片出口監管的背景下,馬來西亞的「中轉角色」是否涉及迴避禁令,更值得關注。

目前尚未有明確證據顯示這些 GPU 最終流向何處,但龐大進口規模與高度集中的供應來源,已足以讓馬來西亞成為全球 AI 晶片供應鏈的戰略要角,也讓 Nvidia 身處地緣政治與財報規範間的灰色地帶。

(首圖來源:NVIDIA)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